天下莫敢相争的神话!用兵如神的常胜将军韩信

来源:全书馆 1.73W

公元前206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率领大军翻越秦岭,袭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大幕。此后,韩信平定三秦,北上破赵国、灭代国、收服燕国,东下齐国,直到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大战、歼灭楚军,兵锋指处,所向披靡,无一败绩。

天下莫敢相争的神话!用兵如神的常胜将军韩信

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刘邦建立西汉后。与韩信有过一场关于军事才能的著名谈话。刘邦问:“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指挥十万兵马。”刘邦再问:“那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看似夸口,事实的确如此。从历史记载看,他是一个很有组织才能、善于带兵的将领,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也仗剑从军,投身项梁的队伍。项梁战死后,又追随项羽,但始终没有受到重用,只是充当一名小军官。他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都没有被采用。于是他愤然逃出楚营,投奔刘邦。开始时也没有被刘邦赏识,只做了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萧何与韩信多次长谈后,十分器重他的才干,向刘邦推荐,但没有得到刘邦的回应。这种局面让韩信很失望,一天晚上,不辞而别,箫何听说后,来不及向刘邦打招呼,就趁着月夜亲自追赶韩信,演绎了一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

萧何认为韩信有大将之才,他建议刘邦要想夺得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在萧何的一再坚持下,刘邦择定吉日,在广场设置高坛,正式拜韩信为将。然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在客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后,提出了“先定关中,后图项羽”的战略方针。一席话说得刘邦大喜过望,相见恨晚,言听计从。

公元前206年五月,韩信派人大张旗鼓地修复刘邦进入汉中时烧毁的栈道,以迷惑驻守关中的雍王章邯。自己却率军悄悄沿南郑(今陕西汉中东)故道翻越秦岭,东出陈仓,大败章邯军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不仅取得了对项羽的初战胜利,还使刘邦有了稳定的后方恨据地。

公元前205年,原来投降刘邦的魏王豹背叛刘邦投奔项羽,使刘邦的腹背受到威胁。刘邦劝降不成后,决定武力征服。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征讨魏国。魏王采取坚守政策,在黄河东岸聚集大量兵力把守,又封锁了渡河的关口临晋关(在黄河西岸)。韩信将计就计,集中大批战般在此佯渡,主力却埋伏在临晋上游的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趁魏兵注意力集中在临晋的机会,用木瓮偷偷渡河,迂回到魏军后方,袭取了魏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活捉了魏王豹,灭亡了魏国。这次灭魏之战,不仅解除了刘邦的侧背威胁,而且为汉军东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前204年九月,刘邦、韩信率领部队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关(今河北井陉西北),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韩信一方面派遣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红旗,从小道出发,乘夜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并吩咐他们趁赵军出营追击汉军的机会,进入赵背,将赵军的旗帜完全拔掉,换上汉军的红旗。另一方面派遣一万人出井陉关,背靠河水摆好阵势。赵军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都讥笑韩信不懂兵法。战斗一开始,汉军佯败,把军旗战鼓等行军物资扔的满地都是。赵军守营士兵禁不住战利品的诱惑,都出营追击,争抢物资,得意忘形。这时预先埋伏的两千轻骑乘机攻入赵军空营,遍插汉军红旗。汉军退到河边,无路可退,英勇无比,人人拼死作战。赵军一时不能获胜,打算收兵回营。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亡。韩信趁势反击,全歼赵军,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次背水一战,韩信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激励将士以一当十,再加上运用拔旗易帜的计策,以少胜多,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又用重兵急袭的办法攻破了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楚将龙且急领二十万人马来救援,与败退的齐军会师于高密(今山东高密)。然后与汉军隔潍水对峙。韩信秘密派人用一万多个沙袋,乘暗夜在上游把潍水堵住。天明后派部分军队渡过潍水,在侧后方攻击楚军,然后假装打败,把部队撤了回来。龙且果然中计,商兴的说:”我就知道韩信胆子很小。”于是率主力渡过潍水迫击。待楚军渡至中流时,韩信命令士兵撤去上游堵水的沙袋,河水汹涌直下,楚军大半被水淹死。汉军趁机攻击,龙且被杀。没来得及渡水的齐楚联军四处逃跑。韩信趁势挥军追歼逃敌,俘虏齐王田广,全部平定了齐地。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四十万各路大军。韩信采用十面埋伏的战略战术,把十万楚军层层围在中间。入夜,韩信又让汉军将士在楚军曹地的四周唱起楚地民歌,终于使楚军将士丧失斗志,除项羽等少数人逃脱外,其余被汉军一举聚歼。项羽突围后,见大势已去,在乌托边自刎身亡。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曾有人评论说:“汉朝之所以能够得天下。主要是韩信的功劳。”刘邦对韩信这种“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才能也是敬佩不己,自叹不如。

二、忍胯下之辱,成容人美名

韩信从小丧父,家境贫寒,在苦难中长大。但他人穷志不短,经常佩戴一把宝剑,刻苦练功,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后来他母亲也不幸去世,家中无以为生,就离开家乡,四处飘泊。由于他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既不能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的才能,也就只好是常常依靠别人周济来糊口度日了。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实在饿的不行,就到一条河边钓鱼充饥。一个在河边漂洗丝絮的老妇人,见韩信衣衫槛楼,形容憔悴,很可怜他,就主动把自己带的食物分给韩信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天天如此,韩信很受感动,对老妇人说:“将来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老妇人却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你自己不觉得难受么?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的,难道希图你的报答?”韩信听了羞愧难当,发誓一定要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来。后来,韩信做了楚王,重回楚地,特地找到这位漂母,送给她千两黄金作为赠饭的回报(另有一个说法是,漂母已经去世,只好把千两黄金投到了当初蹭饭的河里。但不管是哪种结果,都体现了韩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心态)。

韩信当时不仅贫困潦倒,还要受当地恶少的欺辱。一次,一群恶少在淮阴城中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人叉开双腿挡在面前挑衅地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我知道你胆子小得很。如果你真有本事的话,就用你的剑杀了我;如果不敢,你就从我的裤档下钻过去吧。”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深知只要稍一冲动,动起手来,就会立刻有人把自己抓起来,甚至惹上杀身之祸,自己的满腹韬略和远大抱负也将付之东流。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恶少的裤档下钻了过去,若无其事的起身,拍了拍手,走开。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小鬼。后来,人们就把能忍“胯下之辱”作为具有韬略、忍辱负重、成就大业的比喻。韩信封王回到楚地后,也把这个曾经侮辱自己的人找了出来,封他做中尉,并且对自己手下的将士说:“他当初敢侮辱我让我杀他,也算是位壮士了,难道我当年真的不能杀了他吗?我只是想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虽有自夸之嫌,但气度却也是常人所达不到的。

虽然韩信在政治上缺乏眼光,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后发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的千古之叹,被吕后设计杀害。但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韩信深通兵略计谋,运用自如,多次以弱胜强,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战绩,在中华大地上受到了后人广泛的敬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