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容第一个登陆并守卫台湾岛的中国将军!

来源:全书馆 1.44W

明朝将军沈有容的最高级别官职,是都督同知,在明王朝是正二品,有明一朝,做到这个官职同时身经百战立过战功的,可以说一抓一大把,想打出个青史留名,貌似是个高难度动作。

沈有容第一个登陆并守卫台湾岛的中国将军!

但沈有容的知名度,却还是很高的,早在还是北方边军一小兵的时候,他的一位领导,就对他有一个极高的评价:“敢当险战,可当险战也。”言下之意是说:多难打的仗,他都敢打,而且都能打的赢。对于军人来说,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更不一般,他就是明朝最牛的抗倭将领,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而他戎马生涯,也同样干了一件和领导相同的大事:绞杀倭寇。其中绞杀成果最大的一次,正是保卫台湾。

1,北方一小兵

沈有容,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57年)生人,字士弘,号宁海,安徽宣城人,史载“少有大志,性寡言。”是个少年老成的武将胚子,功夫练的好,自小在当地就“弓马娴熟”。二十二岁那年,沈有容在应天府参加武举考试,考取了第四名。这在当时也算是个小“新闻”。是年应天府武举的前十名,沈有容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当时的武举,从科目上比文举还高难度,不但要功夫好,还要考策论兵法,年少毛躁的小年轻基本没戏。刚过弱冠之年的沈有容,算是爆了一个冷门。

“爆冷”之后的沈有容,如果按照一般武举人的人生轨迹,应该在家继续发奋准备,等着来年考武进市。然而他却偏偏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主动去北方参军。这在当时看来是很“傻”的:明朝的武将和文官一样,官场上除了看出身,就是看功名,功名越低越不被待见,举人虽然也能做军官,可都要从不入流的小官干起。至于沈有容为什么要这样?以后来他的老搭档陈第的笔记看,后来沈有容给陈第说,当时他就是一心想上阵杀敌,做梦都想,一天都等不及了。所以就毅然去北方从军了。这个说法,表面看来有些“表决心”,但观他的一生,他却真的是一个这样纯粹的人:不为立功,不为升官,就为杀敌保国。

“纯粹”的沈有容,在放弃了考武进士的机会后,在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的蓟镇,做了一个旗牌官,这个官职听着很威风,京剧里常出来,其实说不好听了,就是一个传令兵。而且他投军的时候,是明朝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当时蓟镇的总兵是戚继光,在他的镇守下,因之前几年屡次挫败蒙古入侵,北边的蒙古部落,早就被打的稀里哗啦,别说入侵,连靠近蓟镇边境的胆子都没有。蓟镇也就因此好多年没仗打,军人是要靠打仗立功的,没仗打,也就意味着没有立功的机会。立不了功,升官当然免谈。

沈有容在蓟镇的头三年经历,历史上记录比较少,他这个人寡言少语,不太爱表现,可让人瞠目的是,他的官运却好的很,先做旗牌,没多久就升了,才有了三年时间,就升成了千总,相当于现在的团长。没立功,没打仗,升官却快,他凭什么?

就凭一个人的眼光:戚继光。

沈有容唯一运气好的是,他是给戚继光做旗牌,而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戚继光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武艺娴熟且沉稳冷静的沈有容,当然入了他的法眼,看上了就好好栽培,一步步的提拔锻炼起来,可刚锻炼了不到三年,变故却发生了,这是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的事情,当时明朝权臣张居正病逝,随即遭到万历的清算,生前的封赏荣誉全都给追夺没了,清算完死人后,万历又开始清算活人,只要是张居正亲信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戚继光就是头号亲信,这下可倒了霉,“平级调动”打发到广东去了。好不容易有了点前途的沈有容,这下后台倒了,貌似是一点前途都没有。

可二十五岁的沈有容,他的前途也恰恰从此时刚刚开始。首先是戚继光临走的时候,和继任的蓟镇总兵杨四畏交接工作,着重推荐了沈有容,其中就有那句评语:“敢当险战,可当险战也。”戚继光前脚没走多远,和平了将近十年的蓟镇,一下子又战火漫天了,眼见着戚继光离职,憋屈了多年的北方鞑靼部落反弹了:进攻了。

万历十年,鞑靼部连续发动了多次对蓟镇的进攻,多次在边境杀掠士兵抢夺马匹,甚至一次性俘虏了几十个巡逻的明军。堂堂大明,怎能如此稀里哗啦。可这时候的蓟镇总兵杨四畏,就和他名字里的“畏”字一样,是个胆小如鼠的人,开始几次小败仗还能遮掩,可后来败仗越打越多,捂是捂不住了,不打个胜仗,跟领导没法交代。可谁能打胜仗呢?杨四畏想起了戚继光的评价:沈有容。

沈有容就这样临危受命了,他是在万历十二年,受命以千总的身份镇守蓟镇的要冲燕儿河,可到了以后,就偏偏碰上了“最难打的仗”,他刚到地方布置工作,三千多鞑靼骑兵就杀来了,而这时候的沈有容,身边居然只有29人,这样的仗,貌似岳飞都没法打,危急时刻沈有容当机立断,带领29个勇士躲入明朝要塞“空心敌台”中,用火器射杀鞑靼骑兵,明史上说他操作火枪,整整一天的战斗一个人射杀了七十个鞑靼骑兵,虽然有夸大嫌疑,但一个29人的军堡,血战一天挡住鞑靼骑兵却是事实。结果一天的战斗后,沈有容重伤多处,立下战功,也因此名震全国。

在蓟镇立功后,后来的沈有容又调到了辽东重镇,因为他善于使用火器,因此被任命为辽东军队的火器教练,期间参加了李成梁讨伐鞑靼炒花部以及两次征讨女真叶赫部的战斗。在攻打叶赫部的战斗中,当时的叶赫部据城死守,明军多次强攻都被击退。后来沈有容发现了敌人城墙的弱点,率领突击队硬冲,一举攻破敌人,立下破城头功,之后被荣升为钦总,这是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的事。

这时候的沈有容三十四岁,按说做到这个职务,也算提拔的快了,可沈有容脑袋里却没有“当官”这根弦,一心想着做事。攻打叶赫部的战斗,让他深感明军战斗力低下,为国防大计,他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了整顿军队战斗力的几条建议。可这道奏疏却摆明了要得罪人:说明军战斗力差,这不是嘲笑领导无能吗?连带着当初卓拔他的辽东总兵李成梁也一起得罪了。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虽然沈有容只是被申斥了一顿,但领导的“小鞋”很快就穿来了。

次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悍然进犯朝鲜,李成梁干脆把沈有容打发到明朝征东大军经略宋应昌身边做贴身保镖。这种活沈有容哪里做的了,干了没多长时间,就和领导处不来,最后在明军进入朝鲜的前夜,英勇善战的沈有容,以“母多病”为由,被打发回安徽老家照料老母了。

2,差点打上日本本土

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开始,沈有容在家整整照料了三年老母,尽了孝道也当了看客,眼见着前方打的欢,自己却插不上手。这时候的明朝,在第一次抗倭援朝中击败了日军,接着双方开始了“和谈”,所谓的和谈,只不过是丰臣秀吉为了准备战争而使的缓兵之计,谈判谈了三年,啥都没谈下来,等着丰臣秀吉准备就绪了,立刻撕破脸:谈个头,接着打!

而沈有容的机会,也就因为这次“接着打”来了。

因为这时候的福建巡抚是金学曾,这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早在丰臣秀吉第一次侵朝时,他就坚决认定丰臣秀吉狼子野心,竭力反对和谈。不但有眼光,这个人更很“疯”,他给明朝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战略,以至于后来许多人认定:如果照他说的办,当时的日本很可能就亡国了。

集中所有的水师,发动对日本的进攻,直接攻打日本本土,灭亡日本!

如果以当时两国的水师实力论,明朝确实远远强于日本,这时候的明朝,和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打了多年交道,海军装备也早就鸟枪换炮了,无论是舰船吨位,还是火炮火力,都要远远压过日本,但是渡海远征不是小事,明王朝上下,都记着当年元王朝征讨日本失败的前车之鉴,当年的元王朝,各方面力量更远远压过日本,可两场台风刮过,就把元帝国的无敌舰队刮没了……

金学曾提的这个计划,是得到当时在位的万历皇帝批准的,以后来的兵部资料看,那时候的明朝,主要在两个区域集结了海军,一个是天津,山东沿海,一个就是福建沿海。负责福建一路的总兵,是当时的另一个名将童元稹,但这种大规模舰队的跨海东征,也需要专项人才,当时的海战已经以火器为主了,尤其需要善于使用火器作战的将才,作为这方面的专项人才,在家照料老母的沈有容,终于盼到了他期待已久的召唤。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沈有容被任命为福建海坛把总,这是一个负责海坛水师训练的要职,可谓是当地水师的“总教官”。但在家闲了多年,沈有容还是老脾气,上班第一天,眼看着身边将领庸碌无能,二话不说就要辞职,急的金学曾好话说了一箩筐,直到答应沈有容:他可以全权处理,这才让沈有容肝火平息。

之后的几个月里,沈有容在福建训练水师,更新装备,把这一支海军打造成了福建水师的精锐,就等着朝廷一声令下,千军万马杀向日本去。

等了几个月,一直等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春节都过了,先前的攻击日本本土,却一直就没信了。一直又等了几个月,望眼欲穿的沈有容总算等来了信:别忙活了,日本鬼子投降了。

原来先前牛气哄哄的丰臣秀吉,因为朝鲜战争战局不利,急火攻心外带岁月大,一蹬腿就烟气了,而日本侵朝的二十万大军,除了少部分退回日本本土外,大部队都在朝鲜被全歼了。

消息传来,金学曾还是很“疯”,他上奏说可以趁此机会直捣黄龙,彻底平灭日本。还是想跨海东征,但万历不干了:当年他之所以同意“跨海东征”,是为了尽快结束朝鲜战争,因为这时候的明朝,在西南有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西北有鞑靼顺义王扯立克叛乱,实在没太多精力兼顾朝鲜,早打完了早拉倒。沈有容辛苦一年多,算是空忙一场,但他的好运也来了,早年在蓟镇,碰上了胆小的杨四畏,后来在辽东,碰上了爱给人穿小鞋的李成梁,如今在福建,总算遇到了一个赏识自己的好领导金学曾。

就这样沈有容扎根福建了,事实证明,金学曾对沈有容,那真不是一般的好,先让他在厦门负责水师,后来又陆续调到泉州等地,哪里有倭寇就把他往哪派。这时候的东南,虽然大规模的倭寇侵扰绝迹了,但也时常有小规模的日本倭寇流窜作案,对这帮人,沈有容的态度就一个字:杀。基本是走一路杀一路,碰上倭寇就不留活的,打起来不赶尽杀绝不算完。几乎每年都能砍一堆日本人头回来,最疯狂的一次,他在泉州碰上了倭寇,一路追杀,带兵变追边砍,一直追到兄弟部队把守的广东境内,把几十个鬼子全杀光了,这才提着鬼子头大摇大摆的回来,可这件事却又给他惹祸了,广东的将领自然不爽:你这不是欺负到我家门口来了吗?告状!接着就又人诬告沈有容杀良冒功,这是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1年)的事。组织上派调查组,查了好几个月才还了沈有容清白,但本来金学曾是想提拔沈有容的,这样一来全耽误了。

3,踏上台湾岛

升官沈有容是不在乎的,让我打仗就好。这一年十二月金学曾调任,继任的福建巡抚朱运昌也很器重沈有容,这个朱运昌不像金学曾这么疯,主张增修沿海卫所,加强防御。沈有容受命修缮厦门重镇石湖水寨,结果,沈有容只用了一年时间,不花上级一分钱,就凭着往年杀敌得的奖励,外加卖掉旧水寨材料的钱,就把新水寨修成了。但修的好不如修的巧,石湖水寨刚落成,一支倭寇舰队就撞进来了,不是普通的海匪流寇,而是日本的正规军:德川家康幕府的政府军。

按照日本有关史料的记载,当时的德川家康,在征服了琉球群岛之后,就动了征服台湾的念头。

万历三十年(公元1603年)十一月,德川家康经过精心准备,派出了由七艘军舰组成的远征舰队。之所以才用了七艘,一是觉得台湾主要是土著,比较容易对付,二是这场战斗时以偷袭为主,太大容易暴露目标。关于这支水军的领袖,日本史料的说法大都含糊其词,不过从最后的战果看,大概是不好意思说。让他们“不好意思”的人,就是沈有容。

事实上沈有容确实是这股倭寇的“霉头”,本来要偷袭台湾,谁想路上遇到了飓风,竟然给吹到了厦门沿海,还偏偏就是石湖水寨对面,大好机会怎能放过?接着就被沈有容一顿猛打,还好跑的快,接触了几下就溜了。但这拨鬼子也确实不知死,事情到了这一步,竟然还想在中国沿海“捞一票”。结果之后几天,他们绕过沈有容的防区,在福建沿海大肆掳掠,完了又调转船头,在台南登陆,在台湾安平建立了据点,到了这时候,他们倒还没忘了德川家康的任务:占领台湾。

这次倭寇入侵时间,是嘉靖晚期倭寇被平灭后,四十多年来福建遭到的最大一次倭寇劫掠。新官上任的朱运昌气的发昏:刚当巡抚就碰上这事,不报仇脸往哪搁。沈有容心里也憋着火,打了这么多年倭寇,这次竟让倭寇从我眼皮底下跑了。小鬼子,你要跑回日本去我没办法,现在跑回台湾嘛,那你就是嫌自己活得长了。

领导很气愤,将军很憋气,后面就该办事了,朱运昌随即密令沈有容:跨海东征,把这股倭寇给我干掉。话容易说,事可不容做,在沈有容之前,明朝政府军所有的水师将领,也只有俞大猷曾有一次渡海东征台湾的壮举,就那一次,还因为不熟悉水道,到了基隆就跑回来了。而这一次倭寇的窜犯路线,和当年的林道乾一模一样,就是驻扎在水道纵横的台南,你不熟悉水路,看你敢不敢来。

也许是认定了明军不敢来,这拨倭寇在台湾嚣张的很,四处奸淫掳掠不说,还向路过台湾的各国船只强征水费,理由是你过了我的地盘,就要交钱。此时的福建,已经是外贸大省,海外贸易是比税收大头,不解决掉这股倭寇,福建的经济都要受影响。要解决他们,就要渡海,要渡海,谁去?

沈有容去!从来没有远洋作战,陆军出身的沈有容,这次要率领一支海军,跨海东征,消灭倭寇,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任何胆敢染指中国领土的强盗,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但这次东征一开始就不顺,沈有容是个持重的人,不打无准备之仗,一下子动用了二十四艘战舰,之前的侦查也很细致,派了士兵化妆成渔民反复侦查,锁定了倭寇所在的位置,接着办事:十二月二十一日大军出发,没想到接着当头一棒:舰队刚过澎湖就遇到飓风,24艘战船,刮的只剩下14艘,更要命的是,关于日本人有“神风”佑护的说法,又开始在明军中流传。关键时刻沈有容当机立断:有多大的锅下多大的米,24艘战船的仗我能打,14艘的仗我也能打,他掷地有声的给将士们说:就是剩下一艘船,也要给我开到台湾去,谁敢说撤退,我答应我的刀不答应。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公元1603年一月十九日,沈有容率领的14艘经过飓风考验的战舰横渡台湾海峡,在台南安平海域,与日本德川家康台湾“远征军”决战,这是整个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跨过台湾海峡,渡海东征,消灭侵略者,履行他们神圣的使命:保卫祖国神圣的国土---台湾。

日子很神圣,过程却很简单,这些年沈有容在福建别的没干,干的最多的就是海军素质训练和火炮改造,训练有素的中国海军,轻松的给日本鬼子上了一场海军战术训练课,三下五除二就把倭寇打的稀里哗啦,按照史料上的记载,这场战斗中国海军“殊死向前,以一当百,敌大败”。

值得一提的是,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日本海军纷纷把劫掠的财宝扔向明军,意图诱使明军争抢,自己好赶快脱身。但明军早就经过沈有容严格的训练,金银财宝面前眼皮都不眨,照打不误!结果,七艘日本战船一艘没跑了,统统被中国海军打到海里喂王八。这场战斗的日军伤亡,史料上说是“明军斩首十五人”,其实这是明军斩获的日本人头的数目,因为整个日本舰队全沉到海里,捞人头实在太困难。日本真实的伤亡数字,恐怕只有四个字:全军覆没。

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出现了一段被历代史家记录的感人的一幕:台湾高山族原住民们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迎接大明海军的到来。一直在台南率领乡亲们殊死抗击倭寇的台南高山族领袖大弥勒,率领部众们犒劳明朝大军,席间流泪说:“今终见王师,死无憾也!”是的,关于这一天,饱经风雨的台湾百姓,等待的太久了。这是为千千万万屈死在倭寇屠刀下的台湾同胞,酣畅淋漓报仇雪耻的一天。为这生生死死的一切,沈有容,尽管台南海战不是一场大战,但历史有理由为他骄傲。

4,报恩戚继光

就在沈有容胜利凯旋的时候,他这才知道一个噩耗:一直赏识重用的他的福建巡抚朱运昌过世了,跨海东征的多日里,朱运昌一直牵挂着前线战事,当时飓风大起,前方战事不明,朱运昌焦虑不已,更身染急症,临终之时依然对台湾战事念念不忘。朱运昌的过世,对沈有容是个沉重打击,他原本就是个只知埋头干活,却不会处事的人,好不容易能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领导,命运却给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朱运昌过世后的那些天,沈有容多次痛哭失声,甚至哭至昏厥,这位沙场上血染战袍却不流泪的铁汉,却也有如此铁骨柔情的一面。

好在继沈有容担任福建巡抚的徐学聚,也是深知沈有容才干的。朱运昌过世后,沈有容一度心灰意冷,也想回家侍奉老母。徐学聚知道后再三挽留,诚恳攀谈,终感动了沈有容。而这件事情,却成了后来他一生难以原谅自己的悔恨:沈有容之后在福建又镇守两年,本来有机会请假回乡探母,却又赶上荷兰窜犯澎湖,沈有容以重兵压境,怒斥荷兰入侵,恩威并施逼退荷兰舰队,留下千古佳话。

紧接着他官升浙江参将,虽然福建巡抚徐学聚一再挽留,但沈有容却去意已决:他已经有整整十一年没有见过母亲了,他真的想借机会回家探母。可还没动身,丧讯就传来了:沈有容的老母病逝。最后一面,为台湾呕心沥血的沈有容还是没见到。

调任福建后的沈有容化悲痛为力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打倭寇上,只要从他防区过的倭寇,基本一个别想活。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日本再度侵扰台湾,澎湖,金门地区,时任福建巡抚的黄承玄百般邀请,沈有容回到了福建,担任水标参军,第二年就打了个漂亮仗,将企图窜犯台湾的倭寇明示有道部三艘战船全部活捉。且自己的部队不伤一人。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后,福建百姓在莒江立碑纪念。

晚年的沈有容,在天启年间,还曾调任北方,担任山东副总兵,期间做的另一个重要的事,就是帮助家贫的戚继光一家,刊刻了戚继光的文集。两位同样因抗倭名扬四海的军人,在早年蓟镇短暂的“人生交集”后,却用这种方式走到一起。天启四年(1624年),六十七岁的沈有容在山东任上退休,三年后去世。他的八个儿子中,有三个后来牺牲在明末抗击清军入侵的战场上,可谓满门忠烈。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