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总督为何不支持辛亥革命?

来源:全书馆 2.51W

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前期,香港处在卜力的管辖下。

香港总督为何不支持辛亥革命?

这位英国女王派遣的第12任港督,对中国的政治局势甚为关注,在1909年所撰的《港督话神州》一书中,他把古老的中国比作“沉睡的东方巨人”,预言“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事务中一个有影响力的因素”。

然而,当立志推翻其清政府的同盟会成员来香港募捐时,却遭到这位香港总督的极力排斥,他严格限制香港同胞捐款支持辛亥革命,下令港府驱逐孙中山出境。

这位看好中国“狮吼”的总督,何以不为神州的巨变做些什么,甚至还帮着中国腐败政府开倒车呢?

这就首先弄清他来到中国的使命。

在被大英帝国征服的国家,总督独揽军政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俨然当地“太上皇”。地位“仅次于上帝”。所有议案或法案最终需要得到他同意并签署才可通过。总督在所有议案上也有“最终否决权”。

即便从21世纪的角度观察,英法宪政也并无落伍之处,甚至一直充当政治文明的主流正宗,然而,20世纪之前,英国本土与大英帝国却是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

帝国仅仅是英国赢利的机器,英国人对帝国臣民没有关爱,自然没有道德和政治责任,除了利益就只剩下亚当?斯密(英国思想家、《国富论》作者)所说的同情和怜悯。

总督是英国女王的代理人,必须按女王意愿行事。虽然是从“自由国家”派出的大员,但是他们在当地的主要任务,是最大程度地为本国攫取利益。

英国对征服地治理上,强化了“二分法”、“等级制”。 “二分法”使总督高高在上,成为主宰一切的“狼王”,“等级制”把征服地的人民变成“羊群”。从征服之日起, 帝国仅仅是英国赢利的机器,英国人对帝国臣民没有关爱,自然没有道德和政治责任,除了利益就只剩下亚当?斯密(英国思想家、《国富论》作者)所说的同情和怜悯。

英国总督在香港如是,在印度亦如是。这种总督制虽然“主权意识”浓厚,但在治理上,强化了“二分法”、“等级制”。这些总督对征服地并不推行民主政治,而是实行另外“本土化”的政治管理,香港印度的总督由英王派,不由内阁派。

基于此,总督必然秉承英国皇室的意旨,忠实执行英国政府的政策,为英格兰攫取巨大的利益。譬如统治香港的28个港督,尽管在各人经历、作风、民望、功过有所不同,但在维护殖民统治、谋取政治利益却具有共性。

大英帝国被称为“垄断帝国”。为了让“垄断”天长地久,显然“弱皇帝弱中国”才更符合于女王及其总督的胃口。他们不希望出现一个共和的大中国,而是希望中国一直不要醒过来。

所以就不难理解,20世纪初叶,卜力这些港督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态度,不是支持力挺,而是配合清政府阻止中国民主和民族革命。虽然他们也看那清朝帮腐朽权贵不顺眼,但为了利益,还是站到了一起。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