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著名的《隆中对》是谁写的?是荆州名士

来源:全书馆 5.98K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业鼎足三分。”对京剧有兴趣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是《空城计》第四场老生诸葛亮的一段唱词。

三国中著名的《隆中对》是谁写的?是荆州名士

要不然说京剧是国粹呢,四句话,就定下了诸葛亮这个人——出山前的时候。

无论谁评价诸葛孔明,都绕不开一句话“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这话可不是没根由的,就算你没看过陈寿写的《三国志》,《三国演义》里这也是一段重头戏。刘备第三次到茅庐,终于遇到诸葛亮,然后诸葛亮噼里啪啦给他来了这么一串《隆中对》。

这《隆中对》,主要就是告诉刘备,你接下来该咋办?咋办呢?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和东吴抗曹魏,继而图取中原。

刘备哪听过这个?他身边的不是卖枣的(关羽)就是卖肉的(张飞),一下就如醍醐灌顶啊!简直打通了任督二脉,神清气爽,不觉飘飘然。

这都扯远了,回到《隆中对》本身上,《隆中对》到底是谁写的呢?

若是你查百度百科,作者是陈寿,陈寿是谁?《三国志》的作者,这就是废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者还是司马迁呢,《史记·陈涉世家》里面写着呢。

写史讲究的是简单、概要,但是陈寿这反其道而行,大片把这《隆中对》引过来了,可见这《隆中对》是他都得跪着读的。

还真没错,文学、历史、军事上给《隆中对》定位——古代三大策论,另外两个分别是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也有说有个《平蛮论》的。

这又说远了,既然说作者不是陈寿了,那就一定是诸葛亮?

未必!

当然言下之意,不是说,这东西不是诸葛亮原创的,是他剽窃别人的,我哪敢这么说啊!陈寿评价诸葛亮,全篇不敢有一点缺点,就最后说了句“将略非长”,四个字被骂了一千多年。我要这么说,明天非得有人在网上人肉我不可。我的意思是,文章肯定是他写的,但是思想可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

那这些思想是谁的?也不是谁的?是一群人的——荆州名士,们。

那就得先说说荆州了,这荆州是个好地方。

北边是战乱区,袁绍、曹操、董卓、公孙瓒、陶谦,一大帮子人,哦对了,还忘了存在感弱到家的汉献帝,也在北方。北方的特点——乱!动不动就打仗,那群名士们,哪能受得了这个?纷纷南下。

再说南边,东吴孙家虽然也不是他一家独大,但特色都一样,说好听了叫勇猛,难听点那就是——野,名士们肯给一帮“孙猴子”打工吗?显然不能啊!

所以就都聚集在荆州了。荆州本身风水也好,有山有水,气候宜人。还不能忘了,当地的领导者——刘表。易中天先生怎么说他的?“漂亮的草包”,其实也不完全是,刘表这个人内政还是挺有一套的,就是有点怂。

这样就更符合名士们的环境了,区域内内政好富足,头头怂那就战争少。别说是名士了,长点脑子的人都会选择这来居住。什么荆州八俊、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之类,哦,还忘了个大BOSS水镜先生司马徽。

你说这么一群“包藏宇宙之机”的人在一起一天天干嘛?抽烟、喝酒、闲磕牙?那肯定不可能啊!用毛主席的一句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才是这群人天天干的。

你说诸葛亮耳融目染,可不是这天下大事成竹于胸了么。

这肯定还不算完,光推算天下已有的局面,谁能厉害?谁能成事?这都不叫本事!你说曹操吞并了北方,这群人一算……都不用这群人一算,当时的小孩子都能明白,吞并北方的曹操迟早能南下收拾了东吴孙家,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要玩就完高难度的。

什么叫高难度?“咱推算推算,如果有一个人想和曹操、孙家三分天下,他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一时气急千层浪,一天天隐居没事干的人,脑子飞快运转起来了,这可是这群人的兴趣点。

隐士A先发言了:“首先这个人得姓刘,是不是汉家血脉不算,必须得姓刘,这样出师有名!”众人深深觉着,隐士A说得对,你要是不姓刘,你连Flag都立不起来。

隐士B又说了:“这个人得是个草根,曹魏属于名门、孙家属于草莽英雄,就剩草根这条路了。”众人觉得隐士B说的也对,草根有草根的好处,比如汉太祖刘邦,那就是混蛋一个,不过谁都没点破这层,因为诋毁先皇不是高雅的人该做的事,虽然心里都在深深鄙视。

隐士C想了想说:“我觉得这个人身边至少得现有几个能打的,至少能保住命;最好也没有出谋划策的,就是小打小闹,别人也看不起他。不引注意,这样厚积才能薄发。”众人更是点头了。

这时候隐士D说了:“咱已经给这个人定特点了,说说怎么做吧?”

一个问题,把YY的人们都拉了回来,场面瞬时安静了下来,这个问题是有点困难。

隐士E说:“我觉得他得联合曹操,先把孙吴吃了再说,然后才能有资本和曹操对抗。”

隐士F立刻不同意:“不行!不行!联合曹操那是与虎谋皮,应该联合东吴,一起抗拒曹操,这样三足鼎立,三个这数多好!比二好多了!”

“对!对!F说得对!我认为F说得对!”于是F的想法就是集体的思想了。

F把E的风头抢走了,E可不愿意立刻说:“不能完全和孙吴联合,这样容易互相依赖,一亡俱亡,我觉得他得时不时的给东吴一点不痛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占领了这里!”他指了指脚下。

“荆州!”几个人大呼一声,这个想法真是不错!但是也有人不是很赞同,毕竟荆州是自己隐居的地方,要是有战乱自己也呆不踏实。

却听到有人幽幽地说:“这个人是咱们设想的,他占领了荆州,我觉得咱们过的也会很好!”其余几个人虽然心里还是有点犹豫,但是不至于自己说自己“造”的人不好,于是也都同意了这个说法。

“一块荆州,还是有点小!不足以成势!得往西走,把益州给夺下来!巴蜀之地,土壤肥沃,适合人居住!也适合集聚势力!”

“虽然益州西边有羌人、南边有蛮族,但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羌人不怕,西凉的马腾、韩遂他们世代和羌人打交道,收服他们一个,羌人无忧!”

“南方蛮人也不怕,打服他们,世代不敢犯!”

“好主意!好主意!”……

隐士们已经都开心的手舞足蹈了,就想着这个创造出来的人,已经夺得了天下似得。角落里坐着个美少年,一句话没有讨论过,但是也一句话都没有放过,全都记在了心里。

“姓刘的草根,身边有能打的人,先占荆州,再取益州,西抚羌人,南府蛮人……”这个帅的逼人的小伙子,就是诸葛亮。

几年后,帅的逼人的小伙子也长大了,变成帅的逼得人青年人了,他偶然出门玩了一圈。回来书童说:“有个叫刘备的,带了一堆礼物,想请您出山。”

“姓刘!姓刘!”他马上去翻看那些礼物,却没有金银珠宝,都是些家乡特产,咦?这是什么东西?一双草鞋?上面还写着,刘备出品必属精品。

“不仅姓刘,还是个草根!”诸葛亮美滋滋的,转身问书童:“他边上可跟着什么人呢么?”

书童道:“跟着两个大汉。”

“会不会武功?”

书童道:“我哪里能知道,还能让他给我表演个胸口碎大石?”

诸葛亮想了想也是,这谁一眼能看出来是不是个武人?不过他也开始留心了,找人打听了打听刘备的消息。

又一次出去玩了,回来发现家里有三个人,石广元、孟公威、还有自家弟弟诸葛均。

“哥哥你可回来了!”诸葛均最先说话。

“怎么了?”

“一个刘备的来拜见你来了!”一句话让诸葛亮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是有这个么人的!

“怎么样?怎么样?”诸葛亮急忙问。

石广元先说了:“在半山腰他以为我们俩是你,倒是颇为恭敬啊!”

孟公威有些不忿:“他是恭敬,他那两个弟弟甚是无礼,非要拉着一起喝酒,还得喝烈性酒。”

“两个弟弟?”诸葛亮似乎想起了什么,他得到的消息,刘备是有两个结拜兄弟的。

诸葛均说“哥哥,他那弟弟里有一个可真是粗人,本来没找到你,刘备想找我问问兵法之类的。他那三弟,说风雪急、不如早归,一把把他扛了起来,直接破门而走了!”

听到这诸葛亮双眼都孔明了。姓刘、草根、身边有粗人!这不就是理想中的人物嘛!

于是诸葛亮便再也不出游,专心在家等着刘备第三次来找自己!

果然刘备第三次来找自己了,不过诸葛亮还得摆摆架子,装装睡觉,然后睡醒得唱两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这不是备酱么!”

“你就是亮酱啊!”两个人互相见了,双眼发光啊!

“是我!是我!我跟你说这天下三分……”

“唉唉?怎么这么着急,我还没做自我介绍呢!”刘备心里一慌张,聪明人反应都是这么快的?

“还介绍什么!听不听!听不听!”

“听!听!听!你说,你说!”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