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菜一汤 钱学森的养生真经

来源:全书馆 1.14W

吃饭不在多而在于精。吃的再多再好,只要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好处也没用。反而是四菜一汤这样简单的小生活多我们的养生有着很好的作用。

四菜一汤 钱学森的养生真经

四菜一汤 钱学森的养生真经

12月11日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2009年,钱学森走完98年的人生历程。作为一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积累,而作为一名普通的老人,他也给我们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之道。

在饮食方面,钱学森没什么讲究。在他的书信集里曾说到:“四菜一汤就挺好”。

有些文学作品,为了体现钱学森的敬业精神,经常写道,他常常一边抽烟,一边冥思苦想。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特意澄清说,父亲从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坚持的原则。

北京阜成路8号航天部大院的钱学森住宅,和普通百姓的家没什么两样。室内陈设朴素大方,家具和地板因为年代久远,甚至显得有些破旧。

生活中,钱学森每天除了浏览报刊,还喜欢听听广播。但是从不看电视,钱永刚介绍说,这是他早年在美国任教时养成的习惯,那里的教授们为了专心工作,多少年来从不看电视。

钱学森生前常说:“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才是他的养生真经。

百岁夫妇的“养生十二条”

近日,出生于1911年1月的沈光远和1909年10月的黄雪松夫妇加入了上海百岁老人的行列。这对百岁夫妇虽然已是年过期颐,却依然身骨硬朗,精神矍铄。沈光远至今耳不聋,眼不花,写字不戴眼镜,思维也十分清晰;而黄雪松老人虽然曾患白内障,但治愈以后,家里的缝缝补补、煮饭烧菜等依然抢着做。两位老人的身体为什么这样健康?这和他们的夫妇恩爱及坚持锻炼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沈光远和黄雪松自国小起就是同学,两人青梅竹马。黄雪松擅长纺织刺绣,秀丽贤淑,而沈光远则是青年才俊。80年前,在迎亲乐队的吹拉弹唱中,两人就承诺要相知相守,一句简单的承诺,让这份爱延续了80年。从事教师职业的沈老,由于工作的繁忙,且学校离家又很远,往往一年只能回家二三次,抚养子女及下地种田的重担全都落在了黄雪松的身上。但黄雪松对此毫无怨言,她不仅把几个子女照料妥当,同时还要种庄稼、打小工来补贴家用。即使是到10多里外的工地去挖渠,她也要把孩子安顿好,才放心出门。老人回忆说,每次回家,都能在很远的路口望见家中为她亮着的灯,心里就特别踏实。

步入老年以后,二老一起做家务、一起帮着照顾小孩,晚上一起看电视。黄老的耳朵不太好,沈老就会在她耳边耐心讲解。由于年纪大,老两口早上四五点钟就醒来了,两人就一起唠唠家常,直到天明。二老现住在小儿子沈福元的家中,四世同堂,可谓其乐融融。

坚持锻炼是老人长寿的另一个秘诀。沈光远自小酷爱运动,上学时,篮球、足球、乒乓球……样样都行。老人的小儿子说,现在,老人依旧坚持每天早晚半小时的散步。由于村里增加了健身活动场所,各种器材一应俱全,老人和村里几个老朋友经常去那边锻炼。

精神乐观和不断学习是老人长寿的又一个原因。沈老说,我的目标是活到110岁!百岁之后,沈老依然坚持学习,并写自传“百岁回眸”,文中不仅涵盖了两位老人的生平,还总结并推荐了自己的养生秘诀十二条:一是不吸烟,不喝酒;二是早起早睡;三是适当吃一些营养食品;四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五是饮食要清淡;六是居住的环境要清静;七是每天要保证午睡;八是家庭和睦,与人为善;九是多参加社会活动;十是不管闲事;十一是思想豁达不贪心;十二是不断学习,保持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老人的“养生十二条”虽称不上“养生之经典”,但对于现代的老年人来说,还是值得借鉴的。

何晓峰 在医用臭氧之路上飞奔

1983年,20岁的新科军医何晓峰带着对或可能出现的国内第一台核磁共振的憧憬从重庆来到广州,他不曾想到,二三十年后他会在医用臭氧这条路上飞奔。变,是何晓峰医路生涯的不可不提的关键词。

幕后→台前意外走出“臭氧”之路

大学毕业,立志放射学的何晓峰离家千里加入南方医院。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诸多放射科医生开始学习介入治疗,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像临床医生一样收治病人。何晓峰也实现了这一转变,并于2000年远赴意大利学习神经介入。

在学习之余,何晓峰发现一个国内没有的新事物—臭氧治疗仪,在其学习的医院,每周都有患者来接受臭氧治疗。臭氧也能治病?何晓峰了解后发现,臭氧不仅能治病,而且疗效明显费用低廉,在欧洲南美都在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德国,有7000多名医生在使用这一治疗,几乎覆盖每个基层诊所。何晓峰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意回国之后研究臭氧。

1→100012年累积点燃星火

2000年5月,何晓峰回国了,开始研究臭氧在医学上的应用。经过半年的动物实验,再加上国外的经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得到了验证,但是没有患者,如何从临床上证实?一个新兴的事物,医生和患者都不了解,如何推广?

2000年11月,何晓峰终于开展了第一例X光引导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这个患者还是经过熟人推荐多次劝说才答应试试。然后直到2001年年初,何晓峰才再次获得了一个机会—国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名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原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滕皋军教授处有20多名患者愿意接受治疗。“开头确实很难,但是效果确实不错,后来局面就打开了。”

2002年,何晓峰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办了臭氧治疗的培训班,同年,301医院也开办了培训班,一南一北两大医院的集中发力,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了解臭氧治疗。2005年,臭氧治疗的第一届全国大会在南京召开,“100多名介入科、骨科医生参加了大会”。自此,何晓峰更忙了—在全国各地举办培训班、每年组织全国医用臭氧临床应用研讨会、创办臭氧医学研究杂志、在贫困地区援建臭氧治疗中心、成立中国臭氧治疗专业委员会……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至今,估计超过300家正规医院已开展臭氧治疗,参与治疗的医师涉及介入、麻醉、疼痛、外科、康复理疗科及椎间盘专科。

“我自己做的病例就超过了1000例。”何晓峰说。

非主流→主流在“臭氧”中继续飞奔

经过12年的推广积累,臭氧治疗已让不少患者从中受益,也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这项技术,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到了医用臭氧的发展前景,2010年,臭氧治疗技术被正式列入卫生部介入治疗规范化教程,然而,在大环境下,臭氧治疗如今仍然是“非主流”。

何晓峰说,由于臭氧治疗技术在全世界仍处于摸索研究阶段,一些机理尚不能完全说清楚,而且,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势必对传统治疗技术形成冲击,因而推广很难一帆风顺。但是,他仍然坚持臭氧治疗有着乐观的前景,“臭氧还大有可为,争取成为‘主流’”。

“目前,臭氧治疗已经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成绩,创伤小安全性高,就像打针一样,又经济,一次治疗只需3000元,疗效也很好,临床上已经有数千上万例病人证明。在治疗乙肝、各种疼痛(如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网球肘、软组织疼痛等)上表现也不俗。我们相信,随着对臭氧医用方面研究的日益深入,未来在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急性脑梗塞、抗衰老及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这项技术也将有较好的发展。”

医者之仁在心也在技

何晓峰,中国医用臭氧第一人,采访之初,我就深觉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没有想到,这个人虽然有故事却不太爱说,说起臭氧,就滔滔不绝,说到个人,则是草草带过。

医者之仁,在心也在技。这不是一个喜欢谈论自己有多大贡献的人,他只愿大家都知道,医用臭氧,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式,他也愿为此不断研究探索。

结语:养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这不仅仅说的是我们吃饭要吃的东西,还包括吃饭时的习惯。(文章原载于《自助养生》《健康忠告》,刊期:2012.06,2012.04,作者:王明洪,文慧,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