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 明朝崇禎帝是如何死去的?

來源:全書館 2.29W

崇禎帝是如何死去的?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個觀點,很多史書中也都有記載。但是,史書記載的並不全面且各有所述。那麼,崇禎帝是如何死去的呢?我們簡單的來看你一下以下介紹吧。

詳解 明朝崇禎帝是如何死去的?

明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病危,召信王入宮受遺命。不久熹宗便撒手歸天,年僅17歲的信王朱由檢即位,大赦天下,次年改為崇禎元年(1628年)。年輕氣盛的崇禎皇帝面臨的是一種風雨飄搖的局面。這位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很想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力挽狂潮,重建太平天下。他即位後剷除閹黨魏忠賢,一心想要中興,但是最終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衝破了京城,明朝覆滅了,他自己也落了個自縊的下場。

崇禎帝朱由檢生性懦弱、無主見,而且他繼位時的明朝已是政治十分腐敗,民不聊生。崇禎帝回天乏術,大臣們個個明哲保身,少有為社稷着想者。而且崇禎為人極易猜疑,大臣們更是小心翼翼、很少進諫。就是到了起義軍進逼京城的時候,也沒有主動站出來為崇禎分憂的大臣。

崇禎帝當時李自成的起義軍猛烈進攻,崇禎帝驚慌得完全沒了主見,處處寄希望於大臣們,希望他們能提供妙計良策,甚至替他決斷,但是危急之中,大臣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大臣每天都要被召見,有時候竟達到一日三次。起初大家都認認真真地替崇禎帝謀劃,提出“南遷”、“撤關”等,可崇禎帝總是拿不定主意,大臣們也漸漸沒轍了。召見中,大臣總是惶恐地説:“為臣有罪,為臣有罪!”然後就不再説話,實在被問急了,只是用些“練兵”、“加餉”等話來應付崇禎帝。每次召見,崇禎帝都非常不滿,常常是中途拂袖離去,回宮後痛哭並且大罵:“朝中無人!朝中無人!”

大明滅亡的前三天上午,崇禎帝來到東左掖門,召見了新考選官三十二人,問他們以急策。崇禎帝本想能從新臣中尋找到良策,可一見答卷,也全是些套話。召見未及一半,忽然有一太監送進一個密封,崇禎帝拆視後臉色突然大變,原來這是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區)失守的總報。李自成已經攻到昌平,但是驚慌的崇禎帝仍無法從眾大臣那裏得到一計良策。

次日早晨,崇禎帝再次召見文武諸臣,半晌大家都沉默不語。崇禎帝流着淚懇請大臣們想辦法,大臣們也是淚流滿面地迴應。忽然有位大臣大夢初醒一般,湊向前欲奏對,崇禎帝一見,馬上將淚水收住,準備細聽,只聽這位大臣説:“當務之急為考選科道。”原以為是什麼良策,不想又是老套話。可這位大臣一開頭,許多大臣也跟着説這人當起,那人該用。崇禎帝早就不耐煩了,俯首在御案上寫了七個大字:“文武官個個可殺”,然後起身示意退朝。

一個力圖中興的君主竟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令人深思。大臣們還是一副唯唯諾諾、支支吾吾的樣子,出的計策無非是什麼巡街閉門、不許出入等。這時候守城者來報,守城軍隊不敵。見城陷就在眼前的崇禎帝,不禁大哭,邊哭邊道:“諸臣誤朕至此!”自己拿不定主意,卻要埋怨大臣。大臣們見形勢“不可為”,便俯首同崇禎帝一起慟哭,哭聲響徹大殿,甚為悲慘。

到了中午,崇禎又召見大臣,此時大臣們已徹底看透了這位年輕且毫無主見的皇帝,乾脆以沉默來回答崇禎帝。崇禎帝不禁大吼道:“既然這樣!不如大家一起在奉先殿統統自盡吧!”此話倒是説中了,十九日晨,崇禎帝在走投無路中自盡身亡。

關於崇禎的死,歷來眾説紛紜,計六奇《明孝北略》卷二十記載道:“丁未五鼓,上御前殿,與二人手自鳴鐘集百官,無一至者。遂散遣內員,手攜王承恩,入內苑,人皆莫知,上登萬歲山之壽皇亭,即煤山之紅閣也。亭新成,先帝為閲內操特建者……遂自盡於亭下海棠樹下,太監王承恩對面縊死。”

又有《明史》卷三百九《流賊傳》説:“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鳴鐘集百官,無至者。乃復登煤山,書衣襟為遺詔,以帛自縊于山亭,帝遂崩。”而《明之述略》中卻説:“丁未,內城陷,帝崩於西山。”

崇禎帝是如何死去的?很多歷史都有記載,但是無法統一,可見,對崇禎究竟怎麼死,死於何地至今還是個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