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牙齒看癌症 牙周病導致心臟病

來源:全書館 2.51W

一個人的口腔牙齒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養生狀況嗎?是的,我們可以通過口腔內的牙齒來判斷一些疾病的信號,牙齒健康才是身體健康哦!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下吧!

通過牙齒看癌症 牙周病導致心臟病

眼睛也許是心靈的窗口,但嘴巴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牙齦、牙齒和舌頭能夠反映糖尿病、癌症、妊娠、免疫系統紊亂、荷爾蒙分泌失調、藥物濫用等問題的某些最早期症狀,而且有時這種反應遠早於患者自己的意識。

牙齒與癌症:多項研究表明,牙醫可起到預警作用。《華爾街日報》報道,修復科牙醫喬治·基沃維茨説,在32年執業生涯中,他曾根據患者上前齒內表面琺琅質受腐蝕的情況,診斷出七例癌症病例。

加利福尼亞大學牙醫學院的副教授蘇珊·海德指出,如果牙齦創口一兩個星期都不能癒合,或者某一區域的黏膜長時間呈白色或者紅色,而不是正常的粉紅色的時候,需要就醫以排除口腔癌的可能。喬治醫生還發現過甲基苯丙胺成癮症狀,甲基苯丙胺成癮症,又稱之為“冰毒嘴”,(嗑藥成癮的人)牙齒外層會出現一種特有的腐蝕症狀。

牙齒與糖尿病: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看起來白亮白亮的,易出血,齒根鬆動,而且滿口都是如此。據估計,約有600萬美國人患有糖尿病卻不自知。專家表示,牙齦問題和高血糖不僅源自相同的生活習慣,兩者之間還會相互加重病情。牙齦感染髮炎後,糖尿病患者會更難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而高血糖會加重蛀牙和牙齦問題,引發更多炎症。

牙周病致心臟病:此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之間也存在着必然的聯繫。牙齦發炎會導致C-反應蛋白增多,而C-反應蛋白偏高被認為是心臟病的一個致病因素。紐約大學牙醫學院齲病學與綜合護理系主任馬克·沃爾夫表示,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牙斑中的細菌會阻塞動脈。原先以為它只是一個偶然因素,如今發現它其實是致病的風險因素。

口腔中的細菌可能通過血液循環去到人體各處,引發疾病,這正是為何醫生會建議考慮接受非急性外科手術的患者先把需要處理的口腔問題解決掉。美國心臟協會已經不再建議罹患二尖瓣脱垂(心臟瓣膜在心室收縮期無法正常閉合)的病人在口腔疾病未治癒前定期服用抗生素,因為現在的看法是,在定期洗牙、日常刷牙甚至咀嚼食物的過程中,口腔細菌隨時可能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

牙醫能檢查艾滋:美國心臟協會、美國醫學會和美國矯形外科協會均呼籲接受過全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在往後每次看牙醫時,應提前一個小時服用一粒抗生素,以降低術後感染風險。一些牙醫表示,他們還需要隨時瞭解患者服藥的最新情況。例如,抗凝劑可導致口腔大出血,常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磷酸鹽藥物可致頜骨壞死。在進行口腔手術前,這兩類藥物都必須暫停服用。

降壓藥、鈣通道阻滯劑和一些消炎藥可導致牙齦嚴重潰瘍。抗抑鬱症、化學療法等治療用藥可導致口乾,導致平時可以保護牙齒的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可能發生大面積蛀牙。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添加氟化物降低因口乾而引發蛀牙的風險。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牙醫提供艾滋病毒(HIV)檢測,因為感染艾滋病毒的某些初期徵兆就出現在口腔內,包括真菌感染和口腔病損。牙醫只需用棉籤對口腔進行拭抹取樣,送檢後,20分鐘即可得到艾滋病毒檢測結果。

淡黃色牙齒才最健康:養生專家建議,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之外,日常的口腔護理和保健更為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市場上有很多的牙膏廣告,有主打美白效果的,也有針對抗過敏和清熱去火等功效的,有調查顯示90%的人主要是根據廣告選牙膏。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醫學上認為淡黃色的牙齒才是健康的,過分追求美白是心理作用,反而會犧牲牙齒健康。

專家指出,吸煙、酗酒、精神緊張、無規律作息、以及不正確的口腔護理習慣都可能惹“病”上身。但很多人對此不為意,直到病變侵入牙周纖維,導致發炎、化膿,牙齒鬆動甚至脱落時才重視。為此,專家提醒必須對牙周病的危害足夠的重視。

口腔護理存5大養生誤區 刷牙出血不一定缺乏維C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民以食為天,食以齒為先”,可見口腔健康與生命質量的關係密不可分。但是調查發現,目前,我國民眾的口腔保健意識還比較薄弱,科學護齒還遠遠不夠。資料顯示,我國60%—80%的成人患有口腔疾病,80%的兒童患有乳牙齲齒。隨着生活質量提高,高糖類食物的供給越來越豐富,國內居民的口腔健康狀況正在走下坡路;與此相反,西方國家人均食糖量高,但齲齒髮生率卻明顯下降,這與其正確有效的口腔護理方法有關。夏季炎熱,容易發生各類口腔疾病,口腔專家為大家破解口腔護理的5大誤區。

誤區一:牙齦發炎、口腔潰瘍都是上火的表現

很多人以為牙齦紅腫或牙齦出血是“上火”導致,其實不然。這是口腔向您發出的一個警惕“衰老”的信號,意味着您口腔內的牙菌斑沒有得到及時清除。牙菌斑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口腔問題,如導致牙齦炎、牙周炎等各種口腔疾病,使牙齒喪失年輕活力,呈現“衰老”的症狀。

誤區二:刷牙出血,就是身體缺乏維生素C

刷牙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是患有牙周疾病,當有牙周疾病時,牙齦水腫,牙齦內大量新生血管充血擴張,通透性增強,一旦受到刷牙或咀嚼等刺激時,牙齦即會出血。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認為牙齦出血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其實牙周炎程度與血中維生素C的濃度之間無明顯關係,對牙周炎最根本的治療是徹底清除牙菌斑和牙石,同時搞好口腔衞生。對於牙齦脆弱、牙周充血的人羣來説,刷牙也極易引起牙齦出血,宜使用漱口水清潔口腔,減少對牙齦的刺激。

誤區三:牙籤不能用,否則會導致牙縫變大

齒科專家介紹,牙齒有一定的生理活動度,故正確使用牙籤不會導致牙縫變大。正確使用牙籤應該以45度角進入牙間隙,尖端指向咬合面方向,並使牙籤側緣接觸牙間隙的牙齦乳頭,然後用牙籤的側緣刮淨牙面。如果牙縫較小、有牙間乳頭覆蓋時,切不可用牙籤強行插入,更不可向牙齦方向用力強行進入,否則不僅會損傷牙齦,還會形成一個本不存在的牙間隙,造成牙間增大而導致牙周疾病。牙線是一種十分出色的潔齒工具,比牙籤安全有效,也是預防或減少牙科疾病最方便、理想的護牙用品。

誤區四:洗牙會損壞牙齒,磨掉牙齒表面的釉質

不少人認為洗牙會將牙釉質磨損掉。其實超聲潔牙機的原理是超聲振動,不是磨除,對牙齒沒有傷害,其針頭並沒有任何切削功能,是靠超聲波的高頻振動來擊碎牙石,而且現在洗牙過後還可通過拋光在牙齒外部加一層保護膜,減慢再次積石的速度。

誤區五:能不拔牙,堅決不拔牙

許多人認為,牙齒出現問題,儘早、儘可能地治療和保留牙齒是基本原則。但是,有些人在牙病呈進行性破壞達到拔牙適應症的情況下,仍堅持保留牙齒是不利於口腔健康的。口腔專家建議,儘早拔除患牙反而有利於口腔健康的儘早恢復。

14個最迷惑人的癌症前兆

癌症早期症狀具有很強的欺騙性,有些甚至會被誤認為其他疾病,從而耽誤治療,抱憾終生。近日,盤點出“癌症的14大症狀”,以提醒人們注意。

1.體重莫名驟減

體重在幾個月中明顯降低,並沒有減肥,且原因不明,應注意胰腺癌、胃癌、食道癌或肺癌。

2.發燒

幾乎所有的癌症患者在發病及治療的某段時間,會因為免疫系統受影響而發燒,一些癌症還伴有疲勞等症狀。

3.疼痛

大多數情況下,疼痛是癌症擴散的一大症狀。不過,骨癌和睾丸癌早期就會發生疼痛。

4.皮膚異常變化

如果黑痣發生外形、邊界和顏色的異常變化以及皮膚新損傷,那麼應當心皮膚癌。口嚼煙葉、吸煙或酗酒者皮膚傷口更可能難以癒合。

5.大便習慣改變或膀胱功能失常

便祕或腹瀉頻繁,尿血、尿痛或膀胱功能失常等,都可能預示腸癌或膀胱癌等。

6.口腔出現白色斑塊,或者舌頭出現白點

黏膜白斑病久拖不治,容易發展為口腔癌。

7.異常出血或分泌物異常

痰中帶血應當心肺癌;大便帶血要當心直腸癌或結腸癌;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異位會導致陰道異常出血;尿血可能是膀胱癌或腎癌的一大症狀;乳頭分泌物帶血則可能是乳腺癌信號。

8.乳房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增生或包塊

這些症狀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而非癌症,需要上醫院檢查確診。

9.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

這些症狀與胃癌和食管癌有關聯,早發現早治療有助於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10.咳嗽不停或聲音嘶啞

這是喉癌的主要症狀之一。如果咳嗽持續很長時間,則應當心肺癌或聲帶癌。

11.瘙癢、結硬皮或出血

這些症狀不太常見,但不容忽視。皮膚若出現異常斑塊持續數週揮之不去,應及時看醫生。

12.感冒老不好

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很難早期發現。如果出現流鼻血和一些感冒症狀,如流鼻涕、咳痰等,卻一直沒好,或平時不常感冒的人,連續感冒就要有所警覺,儘快去醫院檢查。

13.腰老疼,有腫塊

腎臟位於後腹腔,空間很大,與此相關的疾病早期不容易發現。如果發現血尿、腰部疼痛、腹部有腫塊,就要小心是腎臟癌,應儘快做進一步檢查。

14.尿頻

美國癌症學會指出,女性有下腹腫脹、悶痛、骨盆或腹部疼痛、很快就有飽足感、尿頻與尿急,幾乎每天出現其中一種症狀時,應快速就醫。另外,腫瘤有時可能會壓迫大腸,因此若排便習慣有改變,也是警訊之一。

“吃冰淇淋是癌症前兆?”不科學!

近日,有日本內科醫生提出“突然喜歡吃冰激凌或是癌症前兆”的觀點,這個觀點指出因冰激凌含糖量極高,能為癌細胞提供葡萄糖,而機體攝入冷飲後免疫力下降,致使癌細胞擴散。然而這樣以偏概全,並不科學!吃冷飲者易有反覆發作的上腹痛,上腹飽脹,噁心嘔吐,早飽噯氣等症狀中的一項或幾項,初夏來臨,也正是冷飲的熱銷季節,配合微博上的這條言論,讓這些冷飲愛好者不免心生恐慌——我是不是得了癌症?

事實上這些人有症狀的原因很有可能只是消化不良,是臨牀上最常見的一種胃腸道疾病,在普通人羣中的發病率高達1/3左右。而上消化道癌症的早期臨牀表現和消化不良幾乎無異,所以造成了這部分患者的誤解。要想具體瞭解消化不良,首先我們從機理上看一下消化過程,食物進入口腔後通過咀嚼變為食團,經過胃的蠕動變為食糜,但經過這些機械性消化食物仍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只有在小腸經過膽汁和消化酶的化學性消化作用,變為小分子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食物殘渣再通過腸道蠕動從小腸到大腸最後到直腸。可見消化過程既包括機械性消化又包括化學性消化,兩者缺一不可。

由胃腸動力障礙引起的消化不良屬於機械性消化不良,由膽汁或胰酶缺乏引起的消化不良,屬於化學性消化不良。

中醫養生認為,飲食不當和情志失調是造成消化不良的兩個主要原因,所以當這部分患者出現“恐癌心理”的同時,本身就加重了他消化不良的症狀,而加重的症狀又讓他更加肯定自己是患了癌症,如此循環,症狀日漸明顯。

為了打破這一惡性循環,首先需要做到調整心態,其次也需要對症治療。過去認為消化不良的發生多與胃腸動力障礙有關,治療上多采用促胃腸動力藥物如嗎丁啉、莫沙必利等治療,但是臨牀發現相當部分患者應用促胃腸動力劑難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狀。從消化機理可以看出,化學性消化過程才是徹底的消化過程,只針對機械性消化的治療方法,不能完全解決消化不良問題。

養生研究也表明,機械性消化不良往往伴發化學性消化不良。所以,我們同時還要關注化學性消化不良。

值得提醒的是,雖然消化不良在人羣中普遍高發,但是必須先在專業的醫院經過檢查,嚴格排除各種器質性疾病後方能得以診斷。下次再遇到網上類似“友情提醒”時,不妨先好好在腦中“消化”一下。

出生月份決定你是否會得癌症 真可怕!

前不久,美國一些科學家進行了有關"嬰兒最佳出生時間"的專題研究。他們通過對10餘萬名不同民族、年齡、經濟狀況、文化背景的男女公民的調查統計,證實精神病患者出生於1-2月的差不多佔了三分之一,而6月出生者極少。這是因為,6月的氣温温暖但又不炎熱,特別有利於大腦皮層關鍵時期的生長髮育(即出生後-個月)。

形形色色的癌症患者中,出生於12-3月者比例最高,也是出生於6月者最低。

在盛夏季節(7-8月)出生的嬰兒患哮喘者的比例最大,有趣的是:僅僅早一個月,即6月出世者比例又是最小。

目前,科學家們對這一令人驚訝的現象還無法作出滿意的科學解釋。一種理論認為:6月份出生的嬰兒的母親約在前一年的9月懷孕,當時氣温宜人,出生時又正值不冷不熱的初夏,而懷孕初期和後期對嬰兒健康地在母胎中發育特別重要。另一種理論認為,剛出世的嬰兒面臨"完全陌生"的新世界,因而6月適宜的氣温無疑為嬰兒的正常生長提供了良好的保證。

相關鏈接:

出生月份決定壽命長短 揭祕長壽5大定律

研究表明,基因、生活方式、性格特徵和很少生病吃藥等因素決定了一個人的長壽與否。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能解釋普通人長壽75%—80%的原因,而基因解釋了其餘部分。

百歲老人已經成為美國人口數量增長最快的一個小團體。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統計,目前大約有7萬名美國人已經跨過了難以逾越的百歲門檻,預計這個數字到2050年會增加到60萬。

到底是什麼因素促使這些人比同年代出生的人多活躍幾十年呢?據《美國新聞網》網站報道,針對這7萬名百歲人羣的分析研究顯示:基因、生活方式、性格特徵和很少生病吃藥等因素決定了他們長壽。

養生研究者揭示了能讓人們壽命達到3位數的一些先天方面的規律。

1.不吸煙。夏威夷地區的一位長壽學家布拉德利·威爾考克斯,他是世界上為期時間最長的百歲人羣調查項目的醫學部門主任。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不吸煙會讓活到百歲的可能性增加7倍。

2.保持苗條的身材。減少肥胖意味着各種慢性病風險的降低。

3.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有利於保持心態的健康。

4. 擁有一個長壽家庭。波士頓大學醫學副教授托馬斯·波爾斯研究發現,百歲老人中有一半的人其直系親屬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高齡老人。

除了先天和基因方面,研究者提醒百歲老人千萬不能放棄已經養成的良好生活方式和習慣,否則就會前功盡棄。這些老人能夠長壽的確有基因在起作用,但認為能活到百歲完全是靠基因也是一種誤區。

對百歲老人的研究還帶來了一個利好消息,即高齡並不一定意味着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百歲老人中有43%的人活到80歲時還沒生過什麼大病。

波爾斯總結道:“並不是活得歲數越大就越病怏怏,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老人越是高壽,他們反而越健康。”

做對10件事能防癌

細節決定成敗,抗癌防癌必須從日常生活着手。美國“福克斯新聞網”3月9日報道,《男性健康》雜誌最新載文,刊出經科學證實的“日常防癌10件事”。

1.每天出點汗

美國佛蒙特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常鍛鍊的男性參試者肺癌和結直腸癌發病率分別降低68%和38%。經常鍛鍊的癌症病人病情改善也更明顯。其原因是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有助於控制炎症和激素水平,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細胞。

2.避免油炸食物

美國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一項新研究發現,每週至少吃一次炸薯條、炸雞、炸魚或炸麪包圈,會導致前列腺癌危險增加37%。其原因是,高温會導致食用油產生致癌化合物。

3.喝石榴汁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石榴汁可阻止肺癌細胞生長。另外,多項早期研究也發現,石榴汁可保持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穩定,延緩前列腺癌發病進程。石榴汁中富含的多酚、異黃酮和鞣花酸是其抗癌作用的關鍵。專家建議,每天飲用16盎司(約450毫升)石榴汁。

4.接受癌症篩查

多項研究發現,結直腸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皮膚癌和肺癌都可以通過早期篩查檢測出來。50歲以上人羣接受結腸癌篩查可以使該病死亡率降低60%。因此,及早篩查是預防癌症的關鍵措施之一。

5.多吃藍莓

美國羅格斯大學最新養生研究發現,藍莓富含化合物紫檀芪,可大幅度降低腸道癌前病變危險。腸道癌前病變繼續發展則容易導致結腸癌。專家建議,每天吃1杯半藍莓(約合168克)即可達到防癌功效。

6.和纖維素交朋友

美國《臨牀營養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與膳食纖維攝入較少的人羣相比,膳食纖維攝入量較大(每1000卡路里食物含纖維素約17克)的參試者腎癌發病率降低19%。膳食纖維可阻止致癌毒素從小腸進入腎臟。

7.治療打鼾

威斯康星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與睡覺良好的參試者相比,嚴重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癌症死亡率高出近5倍。其原因是,睡眠呼吸暫停會造成血氧量下降,使小腫瘤長出新血管,進而加速腫瘤發病進程。

8.多站少坐

美國癌症研究所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年發生的與久坐有關的癌症病例超過9.2萬例。即使經常鍛鍊也難以抵消久坐的致癌風險。專家建議,設置手機鬧鈴或電腦屏保,每隔1小時起身活動1~2分鐘。多站立有助於降低體內與癌症有關的分子水平。

9.補充維生素D

《美國臨牀營養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與安慰劑組參試者相比,每天通過飲食補充1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的參試者4年內罹患癌症的風險降低了77%。三文魚、沙丁魚和香菇等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多。不過,適當曬太陽仍是獲得維生素D的主要途徑。

10.常吃堅果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3個巴西堅果,可使晚期前列腺癌發病率降低48%。常吃堅果可補充有益人體健康的關鍵微量元素硒。

美國頂尖醫生談癌症 八個防癌養生忠告

癌症的治療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其實很多癌症的發生都能通過選擇良好的生活方式推遲或避免。那麼,下面看看美國頂尖醫生談癌症。

一、辦公室備着負重器械

人們很容易低估自己每天了坐多長時間。阿古斯買了一副無線手機耳機,這樣就能在電話會議時到處走動,結果每天的步行量增加了35%。阿古斯建議在辦公桌旁、沙發底下放一對2.5磅的負重器械,隨時起身單腳站立舉20下。

二、養只狗,強迫自己規律作息

試着每天在同樣的時間吃飯、睡覺和鍛鍊身體,包括週末。他的建議是養只狗。養狗需要定期遛狗和喂狗,迫使人們按時按點行事、進行一些體力活動和工作間隙多休息。

三、丟掉各種維生素和補品

除非你在治療某種確診的維生素缺乏症,正考慮懷孕或已經懷孕,否則可以不吃各類維生素製劑。他説,有人認為自己需要補品來對抗所謂的自由基,但身體對這種新陳代謝的副產品已經有了防禦。與此同時,很多研究表明,維生素和補品沒有益處,甚至有害。

四、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患流感會引發炎症,易導致身體在最脆弱的時候發生嚴重問題。

五、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你過了40歲,還沒開始服用抑制素或每天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那就和你的醫生談談這樣做的好處和風險。這些低成本的藥物能降低心臟病、中風甚至某些癌症的患病機率。

六、穿着舒適的鞋

不要穿高跟鞋或其他不舒服的鞋,要穿不會造成腫脹和抑制足部活動的鞋。有助於保護背部和關節,降低慢性炎症的風險。

七、每年整理藥物清單

和你的醫生過一下藥物清單,看你需要的藥物是否有變化,以及是否可以停用至少幾種藥。

通過記錄自己的醫療數據瞭解自身狀況。每次生病後,如果你把日期、症狀以及治療方法都記錄下來,那麼你也許能發現自己的健康模式,下次生病時,幫助你和你的醫生早點發現問題並更有效地進行鍼對性治療。

你需要知道的12個防癌常識

和得了癌症後高昂的治療費用相比,以下12種堪稱世界上最便宜的防癌養生“處方”。

1.喝豆漿可防“女性癌”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常喝豆漿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大大降低。這是因為豆漿中有一種很像雌激素的物質,叫“大豆異黃酮”,能起到以假亂真的作用,和抗癌藥物的機理非常相像。它對所有和雌激素有關的癌症都有預防作用,比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

不過,已經患有這些癌症的人,最好不要喝豆漿,以免對癌細胞形成刺激。此外,患有消化性潰瘍、胃炎、痛風的人也要少喝。

另外,豆漿最好喝自己磨的,街上賣的很多是用豆漿粉衝的,大豆異黃酮的含量很低。

2.每天走路1小時

美國《讀者文摘》雜誌曾告訴大家,每天飯後散步30分鐘,或者每週散步4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也發現,每天只要走路1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機率。這是因為胰腺癌和身體熱量過高有關,走路可以消耗熱量,可直接預防胰腺癌。

此外,運動後出汗可使體內的鉛、鍶等致癌物質隨汗水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防癌作用。

3.每天喝6杯水

世界上最權威的醫學雜誌之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表明,每天喝6杯水(每杯240克)的男性,患膀胱癌風險將減少一半,女性患結腸癌風險將降低45%。這是因為喝水可以增加排尿、排便次數,把其中可能刺激膀胱黏膜、結腸的有害物質,如尿素、尿酸等排出體外。

此外,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隔兩三年查一下腸鏡,如果有息肉,早點發現能減少其癌變機率。

4.曬15分鐘太陽

在最便宜的防癌處方里,曬太陽不用任何花費就能通過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維D不足會增加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風險。同時,為避免暴曬增加皮膚癌風險,每天只要曬15分鐘太陽就足夠了。

5.最少開窗半小時

很少有人知道,裝修污染除了甲醛外,還有一種很強的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它一般藏在花崗巖、水泥、瓷磚裏,沿着這些地方的裂隙擴散到室內,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時間長了,就會誘發肺癌。

其實,只要每天開窗半個小時,氡的濃度就可以降低到與室外相同。另外,天然氣燃燒後也會產生氡,所以廚房燒水時,最好打開窗户,關閉與居室連接的門。

6.用乾毛巾擦背

日本曾掀起過一股用乾毛巾擦背的熱潮。東京大學副校長水野教授研究指出,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為摩擦受熱會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組織裏一種細胞,能起到吞蝕並破壞癌細胞的作用。

對於中老年人來説,不管是搓、擦還是撓背部,都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方法。或者用乾毛巾兩端,直式、橫式反覆摩擦整個背部10分鐘左右,直到皮膚通紅髮熱為止。

7.就着葱蒜來吃飯

在我國,胃癌發病率最低的省份是葱蒜種植大省山東。長江以北胃癌死亡率最低的4個縣中,第一位的是山東蒼山縣,那裏人均每年要吃掉6公斤大蒜。大蒜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人體內致癌物亞硝酸鹽的含量。

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後才會產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穩定,一旦遇熱很快會失去作用。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涼拌菜中。

8.每天4杯綠茶

愛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費9年的時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將癌症風險降低4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韓馳教授對茶葉的防癌作用進行過17年養生研究,他發現烏龍茶、綠茶、紅茶對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都有不錯的預防作用。其中,包括龍井、碧螺春、毛峯在內的綠茶效果最顯着,其防癌成分是其他茶葉的5倍。

不過,茶水最好不要喝太濃太燙的,否則會影響其防癌效果。最佳飲茶温度應該是60℃左右,茶水浸泡5分鐘後,其中有效成分才能溶在水裏。

9.一口飯嚼30次

有調查證明,吃飯老是囫圇吞棗的人,患胃癌的機率比較高。而多次咀嚼可以減少食物對消化道的負擔,降低患胃腸道癌症風險。

此外,美國佐治亞大學實驗發現,唾液有很強的“滅毒”作用,能讓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黃麴黴素的毒性,在30秒內幾乎完全消失。

因此,按照一秒鐘咀嚼一次來計算,一口飯最好嚼30次,才具有防癌養生作用。

10.少吃點糖

癌細胞最喜歡的“食物”就是糖。

日本《怎樣防治癌症》一書中指出,當血液流過腫瘤時,其中約57%的血糖都會被癌細胞消耗掉,成為滋養它的營養成分。

《美國臨牀營養學雜誌》指出,每天只要喝兩杯甜飲料,患胰腺癌的風險就會比不喝的人高出90%。國際上一般認為,每人每天糖的攝入量應在50克內。

11.吃肉時喝杯紅酒

用來釀造紅酒的葡萄皮中,含有一種物質叫白藜蘆醇,對消化道癌症有一定預防作用。

另外,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對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推薦食用量是每週500克左右,吃得過多,就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不過,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吃肉的時候喝杯紅酒,其中的多酚就可以防止肉在胃裏分解為有害物質。

12.睡夠7小時

美國癌症研究會調查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高47%。這是因為睡眠中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能減緩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建議最好晚上10點半前就開始洗漱,做好睡前準備工作,保證11點前入睡,早上6-7點起牀。

此外,德國睡眠專家指出,中午1點是人在白天一個明顯的睡眠高峯,這時打個小盹,也能增強體內免疫細胞的活躍性,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結語:小編温馨提醒大家每天早晨刷牙的時候觀察下自己口腔牙齒的健康哦!以便及時發現自己身體的一些疾病信號,如果有問題可以儘早去醫院進行確診治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