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春節習俗:關於安徽過春節的節日習俗

來源:全書館 9.91K
  安徽春節習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到來了,全國人民為歡歡喜喜過大年,都開始忙碌起來了,買年貨,貼春聯、貼門神、貼花、放鞭炮、掃塵、洗浴、祭灶、祭祖、守歲、拜年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都開始了,而全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以下是本站特別為您整理出安徽各地春節習俗,讓您瞭解安徽,走近安徽。

安徽春節習俗:關於安徽過春節的節日習俗

春節的民俗眾多,我省南北地區過年習俗差異很大。安徽省部分地區的過年習俗,這些不同的風俗,有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池州春節習俗:鑼鼓喧天舞儺戲

池州的街頭處處洋溢着儺文化的氣息,儺的藝術本身和文化內涵深入人心。

記者在梅街鎮姚街村看到,正月初頭,村莊家族祠堂中,鞭炮、鑼鼓喧天,鳥銃齊鳴。田間地頭勞作一年的老實巴交的農民,擦淨儺舞面具,邀上宗族師承技藝的同鄉,有聲有色有模有樣表演開來,這種藴有請神祭祖、驅邪納福為目的的古老民間文化,一次次煥發出久違的生機。

池州儺戲有“儺儀”、“儺舞”和“儺戲”等表現形式。舞時大多鑼鼓伴奏,節奏明快,這種東方古典雕塑藝術的自然美吸引了不少外地市民慕名而至,這種祈福納祥的儺戲飽受讚譽。

淮南春節習俗:大年七年級聽故事

大年七年級上午,在淮南市田家庵區曹庵鎮桃花源戲樓下茶館,裏裏外外圍了數百名居民,大家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聽故事。講故事的可是鎮裏的名人——78歲的“民間故事講述家”軒傳林。

“下面的客官,請喝杯茶,歇個腳,聽我給大家擺個故事。擺啥故事?打起那個竹板精神爽,列位客官聽端詳。展護衞武藝強,江湖道上美名揚,可偏偏就是有人不買賬。這人氣勢太張狂啊,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他就是江湖上人稱錦毛鼠那個白玉堂。”軒傳林三兩句語言就吸引了台下觀眾的注意,他繪聲繪色的表演,贏得大家的陣陣掌聲。

坐在台下81歲的楊家康自豪地告訴記者,淮南有着豐富的曲藝文化積澱,“故事家家户户講,男人講,女人講,小孩子也能講。”

潁上春節習俗:吃到硬幣餃子會吉祥

在皖北潁上農村,年三十的午飯才是一年中的團圓飯,這頓飯都要在自己家裏吃。

吃過團圓飯,家裏的女人們就開始張羅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包餃子。先是準備餃子餡,餃餡分葷、素兩種,年三十的晚上吃葷餡的,年七年級一天都要吃素餡的。據老人們説,年七年級家裏不能吃葷,所以要準備足夠的素餡餃子夠一天三頓的。這時候家裏主婦們就各顯神通了,把素餡餃子包成各式各樣,最受歡迎的就是元寶(就是一種兩個餃子皮合起來包的圓形餃子),有的周圍還捏上花邊,一般元寶的數量和家裏的人數一致,就是説家裏有幾口人,就要包幾個元寶,這樣就能保證家裏每個人的碗裏都會盛到一個元寶。其中一個元寶中間會被特別加上一枚洗乾淨的硬幣,據説吃到包了硬幣的元寶的人一年裏都會財運亨通。   渦陽春節習俗:七年級早晨祭祖先

在皖北渦陽縣農村有一個年俗,那就是大年七年級一大早到祖先墳前祭祖。

年七年級早晨吃過餃子之後,先是晚輩挨個給家族裏的長輩們拜年,然後,一個家族的男人們便會聚集到一起,帶着冥錢和鞭炮,到田地祖先墳前進行祭拜,燒紙錢、放鞭炮,前來祭祖的每個人都要在墳前跪下磕一個頭。根據當地風俗,祭祖時,女人們是不參加的。一般年七年級田地裏都會有雪,祭祖回來之後,兩腳都會沾滿泥。祭祖回來的路上,晚輩們便開始在年長者的帶領下,挨家挨户給同村裏的長輩們拜年。

廬江春節習俗:吃雞蛋拿“元寶”

在廬江,雞蛋被當地百姓冠上“元寶”的美名,家家户户用此來招待客人,祝福前來拜年的賓客新的一年能發大財,交好運。

每家每户“拿元寶”的時間從年七年級“開門炮”放過以後,家裏人先吃上一個煮雞蛋,表示新年吉祥之意。隨後,去鄰居、親朋好友家拜年,主人在吃飯之前必先端上一盤事先煮好的雞蛋。一般情況下,主人都去勸客人“拿雙元寶”,即吃上兩個雞蛋,一是雞蛋是“雙數”表示更加吉利,另外是拿的“元寶”越多,新的一年裏賺的錢會越多。

“元寶”的烹飪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的家庭選擇白水煮,有的家裏用茶葉、鹽水煮,還有的雞蛋選擇花生仁外面的一層皮作為輔料來煮,顏色特別紅潤。

歙縣春節習俗:大年七年級來碗棗慄湯

在徽州古城歙縣有這樣一句老話,“清閒七年級朝”,説的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可以清閒一點,但是清閒歸清閒,大年七年級的早晨還有一場“重頭戲”。

按照古老徽州的習俗,家家户户就要由一家之長主持,帶領全家老小點香、燃燭、上供、鳴炮,向祖宗畫像行跪拜儀式,邀請列祖列宗與家人們一塊過年。現在,這一環節已經慢慢淡化了,但是早起喝上一碗棗慄湯可是不能省略的重頭戲,一般人家都要在三十夜燒上一鍋,七年級早上來上一碗,寓意朝朝順利,歲歲如意,也有盼望子孫早早得力。

碭山春節習俗:扁食出鍋先敬神

碭山過春節大年三十那天最為繁忙。貼春聯、貼門神年畫,上午要剁好扁食(餃子)餡。中午飯吃扁食,扁食下鍋時要放炮敬神,出鍋先盛碗敬神,還要以湯澆地祝禱。傍晚要在門口橫放下個棍子,叫做攔門棍,據説是為了攔住財氣。七年級早上吃的扁食,三十晚上就要包好,然後以扁食皮封住刀口、擀麪軸。

除夕夜,多為家人聚在一塊吃個團圓飯。七年級這天誰家的鞭炮響得早,就代表這一年誰家運氣好。放鞭炮的同時,開始煮扁食,吃完扁食去拜年,成羣結隊,絡繹不絕。

桐城春節習俗:七年級八年級不拜年

桐城過年,大年三十那天,中午吃飯要吃掛麪,表示日子長長久久,除夕的年夜飯一定少不了魚,但是卻不能吃魚,寓意是連年有餘。正月裏請客要上兩碗魚,一碗可以吃,另一碗不可以吃。

桐城人在拜年上有很多講究。“七年級不出門,八年級拜新靈,九年級拜母舅,初四拜丈人。”七年級這天,不準掃地、不倒垃圾、不潑水,説是怕把財氣掃掉,而且七年級這天只吃兩頓,晚上要早早地上牀睡覺。桐城人認為,八年級不但不是好日子,而且還是個忌日,亦稱新靈。就是上一年如果家裏有人去世了,第二年正月八年級所有親戚朋友都來拜祭;如果家裏上一年沒有人去世,親朋是不能在這一天登門拜年的。

桐城人走親戚拜年,必須帶糕。吃過飯準備回家了,親戚會備好糕,作為回禮,意思是“高來高去”。

亳州春節習俗:從臘月初八開始準備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延續達一月之久

臘八早晨要喝“臘八粥”。這種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裏面還要放上紅棗、栗子、綠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鹹粥,晚餐淡粥。寺廟的僧人都講究吃“臘八粥”。

常言道“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一般人家從這天開始就着手辦年了。磨年面,殺豬宰羊,做新衣服,採購各種年貨。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掃除的日子。相傳“老灶爺”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職,“二十三日去,七年級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這一天還要“去塵穢,淨庭户”。把大小傢俱抬到院子裏刷洗乾淨,室內要掃屋頂,擦門窗,打掃得窗明几淨,迎接春節的到來。

祭灶後,家家都大忙起來。蒸饃,炸丸子,炸麻葉,炸饊子,做菜等,準備各種過年的東西,各家都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盡力操辦。

臘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這一天全家團聚,除舊迎新,還要到墳地裏祭祖。春聯也在這一天貼。舊社會欠債的人家多,他們認為貼上春聯,有了門神把門,討債的人就不敢來。中午閤家要吃團圓飯,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擺供,燒香、點蠟,表示敬意。晚輩要給長輩“辭歲”,長輩給孩子們壓歲錢,天倫之樂融融。主婦此時都忙着包餃子,把包好的餃子放在鍋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連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齊鳴,此起彼伏,通宵達旦。人們睡得很晚,有的徹夜不眠,這叫“守歲”。

正月七年級最為隆重。人們天不亮就起牀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長輩拜年。五更時分下扁食(餃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爭着早起,説是搶財。有些人家在某一個餃子中包上銅錢(或硬幣),誰吃着這個帶錢的餃子,誰就最“有福”。

春節時,拜年最熱鬧。吃過扁食,“近門”的成年男子要集結一起去祖先墳地上墳。天亮後,晚輩要到長輩家拜年,有近親關係的要下跪磕頭,長輩拿花生、麻葉、糖等給晚輩吃。

從八年級起,就要去親戚家拜年了。這種拜年十分講究。要先到最親的親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後再按親疏情況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帶禮物,受拜者要設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興拜年,對居喪人家也不拜年。有時受拜者還要根據情況進行象徵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結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稱“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這次吃的扁食必須當天包,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節,也是燈節。在鄉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燈籠,説是“十五不亮燈,揚場沒有風”。大人也要打燈籠照照自家的各處牆根,説是以後能防止蠍子、蜈蚣等蜇咬。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煙花,説是能“刺”去晦氣。

在春節期間,亳州地區還有一些“忌諱”,年前蒸饃、炸丸子時小孩不能在廚房裏,以免亂説話;不過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這些“忌諱”如今有的還存在,有的已無影無蹤了。

▼▼全國各地春節習俗

·北京春節習俗
·上海春節習俗
·天津春節習俗
·廣東春節習俗
·重慶春節習俗
·安徽春節習俗
·河北春節習俗
·遼寧春節習俗
·甘肅春節習俗
·貴州春節習俗
·海南春節習俗
·寧夏春節習俗
·湖北春節習俗
·湖南春節習俗
·吉林春節習俗
·江蘇春節習俗
·青海春節習俗
·山東春節習俗
·山西春節習俗
·陝西春節習俗
·雲南春節習俗
·浙江春節習俗
·廣西春節習俗
·福建春節習俗
·西藏春節習俗
·河南春節習俗
·江西春節習俗
·四川春節習俗
·新疆春節習俗
·台灣春節習俗
·澳門春節習俗
·香港春節習俗
·黑龍江春節習俗
·內蒙古春節習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