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和朱由校究竟誰的政治水平高呢?

來源:全書館 9.24K

在東林人眼裡,魏忠賢弄權是大明最大禍害,所以他們與魏忠賢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儼然,在東林這群讀書人眼裡,一旦皇帝朱由校能親政,皇權的合法性有了保障,大明的政局就不一樣了。

魏忠賢和朱由校究竟誰的政治水平高呢?

合法的皇帝天然英明——不得不說,這種想法“耿直”得有些迂腐。

他們不瞭解領導朱由校是個怎樣人。從本質上講,這是個沒什麼文化的半大孩子。和社會上“有人養沒人教育”的小混混區別不大。

因為父親從小不招爺爺(萬曆皇帝)待見,所以,朱由校這個皇長孫自然也常在萬曆皇帝的視野以外。直到爺爺臨死,他才被冊立為皇太孫,有了受到正規帝師教習讀書的機會。但剛開始認識字,讀了沒一個月,就輪到他主持政局了。因為他的父親登基一個月就撒手西去,按照皇權的合法性,輪到他接班,這一年,朱由校已經16歲。

16歲的朱由校看上去已經是一個少年了,但文化水平還比不上如今高國小生。稀裡糊塗成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君主。整整7年中,他的心智似乎一直沒開化。他的最大愛好,不是政治,而是玩。

他在“從政”的七年間,不讀書,不看奏章,不批軍機,最愛幹木工活,天天在木工房裡揮汗如雨,日以繼夜做自己琢磨出的小擺設,小玩具。這樣的人當皇帝,跟宋徽宗當皇帝的效果差不多,畫家當不好政治家,木匠的政治才華也幾乎為零。這等於是讓猴子去游泳、讓鴨子去爬樹。

“業餘皇帝”必然需要一個“幫閒”,幫他處理他不感興趣的政務。所以,魏忠賢出場了。朱由校在將政權教給魏忠賢代管同時,將原名”魏進忠”的魏賜名“忠賢”,意在希望魏做個既忠心又能幹的心腹。可以說,是朱由校的政治無能將魏忠賢推到政治前臺。

一個半文盲高踞於皇帝的寶座上,而另外一個純文盲當上了皇帝的秉筆太監,替皇帝擬寫硃批,怎麼說起來都荒唐可笑,這卻是明代中國政壇的一個事實。

對於半文盲的朱由校來說,沒讀過書的魏忠賢比那些認死理、不知變通的迂腐東林大臣們,更值得信任,值得欣賞。東林人有文化,不代表有能力,魏忠賢沒文化,但這和沒水平是兩碼事。

說到魏忠賢不識字鬧出的笑話,歷史段子比比皆是。譬如相聲《連升三級》,說魏忠賢把人家罵他的對聯高懸壽堂之上。這些段子聽起來有趣,但未必是事實。段子裡的魏忠賢過於被貶低了。魏忠賢是個文盲不假,但決不是個糊塗蛋。他替皇帝當了七年“主筆”,豈能是個糊塗蛋?其實在替皇帝處理政務時,魏忠賢還是有自己一套的。

那麼,文盲魏忠賢是怎麼處理檔案、批閱奏摺的呢?在他看來,最重要的不是識字,而是主見。他是個很有主意的、處事果決的宦海老手。至於文字,在他眼裡那隻不過是工具,讓別人當好了。魏忠賢讓別人替他講解奏摺,把艱深的古文翻成淺顯的白話,然後,把他要說的話再讓人譯成文言,用硃筆書寫在奏摺上。一道道自高無上的“聖旨”就這樣載入明帝國的史冊。

由此可以看出,政治流氓比起政治小混混,還是有著領先一截的特長。魏忠賢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的,至少政治水平高於小混混朱由校。由他代行皇權,或許是讀書人東林大臣的政治噩夢,但於國於民,並不比低能的皇帝危害大多少。

這也是很多被東林人排斥的大臣依附他,他打敗東林人後,閹黨在全國範圍內掀起對他個人崇拜潮、為他興建廟宇、與孔聖人並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些趨炎附勢之徒裡,不能排除有的人是發自內心地崇拜“九千歲”的政治能量。

後來的史事也證明的這一點。朱由校死後,弟弟朱由檢繼位,是為崇禎皇帝。他乾淨利索地幹掉了魏忠賢及其閹黨群,但是並沒能挽救大明王朝。九泉之下的東林六君子,在得知政治死敵魏忠賢伏法後可能依然無法瞑目,因為亡國奴之痛接踵而至。

此時的他們不知是否明白:決定一個國家命運的關鍵因素,不在最高領導人的合法性,而在高質量。愚忠一個低能皇帝,打倒他們的奴才,都不如把國家最高權力交給能勝任的真正政治家為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