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悍將冉閔是亂世軍閥 還是民族英雄?

來源:全書館 5.98K

冉閔是五胡十六國時代流星閃現的悍將,曾一度在被胡族佔領的北方,高舉漢人旗幟,對少數民族進行嚴厲報復打擊。然其勇猛有餘,智謀不足,不出三年,其建立的政權便告覆亡。

五胡十六國悍將冉閔是亂世軍閥 還是民族英雄?

千年以來,對冉閔的關注和評述很少。及網路普及年代,大眾人士的言論得於普遍表達,對於歷史的評述異見跌出。不少人翻出冉閔的“殺胡令”,指出他在晉室南渡時代,對亂華胡族進行的重大打擊,使漢族衣冠文明得於儲存,華夏血脈得於流傳。異見者認為,冉閔是一個被遺忘的民族英雄,他的精神和功績應該成為被記取的豐碑。那麼,冉閔究竟是民族英雄,是亂世軍閥,還是凶殘的屠夫呢?我們來回顧冉閔的人生歷程。

一、胡酋養孫 平亂功成

冉氏本為漢族,祖上曾任漢代黎陽騎都尉,歷代子孫都是武將。石勒攻陷陳午時,擄獲冉閔的父親冉良。冉良年方十二,年少勇猛,甚得石勒喜愛。石勒遂命堂侄石虎,收為養子,改名石瞻。石瞻隨石虎四方征戰,勇猛無敵,以功被封為積射將軍、西華侯。

冉閔秉父基因,少年時代就臂力過人,果敢敏銳。石虎非常喜歡他,當他如親孫兒般撫養。冉閔成年後,身高八尺,智勇雙全,被授予建節將軍。歷任北中郎將、遊擊將軍。公元338年,石虎北伐前燕,在昌黎戰敗,死亡士兵三萬餘。逃跑軍隊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只有冉閔帶領的軍隊紀律嚴明,完整撤退,未受重創。自此而後,石虎對冉閔刮目相看,委以重任。

公元339年,東晉荊州刺史庾亮派毛寶、樊峻戍守邾城。石虎任夔安為大都督,率同石鑑、石閔、李農、張貉、李菟五位將軍,兵眾共五萬人侵犯荊州和揚州的北部邊境,另派二萬騎兵進攻邾城。石閔在沔南打敗晉兵,殺死晉將蔡懷。

公元349年,石虎殺死太子石宣後,貶戍涼州的東宮衛士萬餘人擁樑犢為首,帶頭起義,一路攻伐向東。石虎任命石斌、苻洪、姚弋仲、冉閔討伐叛亂,大敗叛軍,斬樑犢首。冉閔作為先鋒,凱旋而歸,名聲更顯,漢胡宿將都對他畏服。

二、趁亂據權 下令殺胡

石虎死後,幼子石世繼位,權臣張豺夥同劉皇后殺死丞相石斌。石遵得到苻堅、姚弋仲、冉閔等將領支援,在李城起兵討亂。石遵對冉閔說:“努力吧!事成之後,當封你為太子。”石遵進入鄴城,誅張豺,廢石世,自立為帝,封兒子石衍為太子。冉閔內心不滿,暗謀篡權。對外樹立私恩,諸將領歸心。

石遵召集石鑑、石苞等王侯討論,策劃殺掉冉閔。鄭太后因為冉閔擁立有功,沒有同意。石鑑離去,暗中使人告知冉閔。冉閔遂領兵攻入宮內,殺死石遵及鄭太后等,推立石鑑為帝。

石鑑繼位後,厭惡冉閔權傾朝野,派李鬆、張才攻殺冉閔。冉閔早有防備,率軍反擊。石鑑見計謀不能得逞,只得殺死石苞、李鬆、張才等,討好冉閔,自保其身。冉閔把石鑑囚禁起來,大權獨攬。石氏宗室石成、石暉、石啟又計謀殺冉閔,皆被冉閔擊殺。

後趙皇位之爭,原來在石虎諸子之間。冉閔介入之後,變成胡漢之爭。讓擁有漢族血統的冉閔把持朝廷,是羯族權貴不能容忍的。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集結三千羯族士兵,隱藏在胡人居住區,打算伏殺冉閔。孫伏都暗通石鑑,獲得石鑑授權:“你們都是功臣,盡力去幹吧。”於是孫伏都、劉銖率軍進攻冉閔,被擊退後駐守鳳陽門。石鑑無奈再次拋棄他們,稱他們造反,命冉閔速從討滅。冉閔再率軍攻擊殺斃孫劉,宮門之內積屍相枕,血流成河。

當時反對冉閔的,都是非漢族人。冉閔遂下令: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這比戒嚴更狠十倍的禁令,促使恐慌蔓延。有的胡人衝開關卡,逃出鄴城。冉閔害怕留著胡人在城,又激起軍變,又下令:“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命令一出,胡人排隊出城的,填滿城門。而百里之外的漢人,前來歸附,排隊等著入城。冉閔一看這形勢,知道胡人不為所用,怒火猛燃,下達聞名後世的“殺胡令”: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僅僅一日,鄴城內被殺的胡人數萬。冉閔親自帶領士兵屠殺胡人,男女老少,不問貴賤,見一個殺一個。統共殺了二十餘萬人,全部拋屍鄴城外,為豺狼野獸飽食。冉閔還傳令四方將領,按“殺胡令”屠殺胡族。很多時候,人們依據外貌特徵判定胡漢之別。當時因為長著高鼻子和茂盛鬍子,而被遭到冤殺的人無數。

環伺在鄴城周圍的將領,對冉閔多皆不服。石琨率七萬人伐鄴,冉閔領騎兵數千,與之大戰城北,大敗石琨軍隊,斬殺三千人。石鑑密令撫軍張沈趁虛偷襲鄴城,受命宦官洩密。冉閔回城殺死石鑑,並誅石虎子孫共三十八人。

三、僭位稱帝 兵敗梟首

公元350年二月,冉閔自立為帝。複姓冉氏,國號大魏。

冉閔僭位之後,後趙諸將視之為公敵。據守襄國的石祇得到石鑑已死的訊息,繼位稱帝,四方胡人響應。石祇派石琨率軍十萬討伐冉閔,冉閔敗之於邯鄲,斬殺萬人。繼而劉國、張賀度、段勤、靳豚等領兵來會,與石琨合併包圍鄴城。冉閔率二十萬大軍戰於蒼亭,再敗石琨等,斬首二萬八。收降戎卒,統計三十萬行陣,振旅而歸。

乘勝之利,冉閔進圍襄國,攻城三個月而不破。石祇恐懼,自去帝號,向燕國慕容俊和氐族姚弋仲乞兵相救。姚弋仲派姚襄領兵三萬八,慕容俊派悅綰領兵三萬,還有冀州的石琨也率兵三萬,前來相救襄國。冉閔因勝生驕,不聽勸止,命令屬下迎戰。石祇、石琨、姚襄、悅綰四面合攻,冉閔大敗,只得數騎逃回鄴城。

大敗之後,冉閔惱羞成怒,復加大對胡族的迫害。和擁有軍力的胡族將領,無月不戰。內遷諸胡相攜逃亡,互相殺掠,死者不計其數。能逃回故土者,不過十之二三。漢族居民也因而遭禍,田野之間,再無務農者。冉閔通過多次戰爭,消滅石祇和劉顯政權。但都城已無糧草,不得不四出掠食。

公元352年,冉閔遊食常山、中山諸郡,遭遇燕國慕容恪軍。冉閔再次不聽勸諫,領軍出擊。十次戰鬥,皆獲小勝。慕容恪使鐵索連馬,結陣而行。冉閔逞勇,左手操雙刀矛,右手執戟,呼嘯前衝,斬首三百餘級。看到燕軍大幢,揮軍殺去。不料被慕容恪兩邊夾擊,冉軍大敗。冉閔奔逃二十餘里,馬蹶倒地,被燕軍俘虜。慕容俊叱責冉閔:“汝奴僕不才,何得妄稱帝?”冉閔說:“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慕容俊大怒,鞭打三百下,繼而斬首。不久,慕容俊又加冉閔諡號悼武天王。

四、似英雄 非英雄

縱觀冉閔一生,勇武善戰,可圈可點。而智慧謀略,稍遜一籌。是以立國三年,歸心慕義者甚少;又經營乏善,都無儲糧,遊食幽冀,身死白虜之手。那些把冉閔推崇為民族英雄的,只是個人一廂情願的高抬。個人認為,冉閔的人生,遠遠配不上“民族英雄”的稱號。為何?

首先,“民族英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與人格的代表,必須私德無虧。

中國古代,“忠孝仁義”是衡量一個人品德的基本規範。五胡雖然是異族,同樣認同這樣的人倫規範。冉閔是石氏養子,受恩於人,反過來屠滅石氏家族,盜竊其國家,實屬背恩負義。當時,姚弋仲已叱其“棄仁背義”,慕容俊責其“負恩作逆”。胡虜猶且對之鄙夷不屑,以文明禮儀之族自居的漢族,怎麼可能奉之為民族英雄?我國曆來奉尊的民族英雄,私德上幾乎沒有瑕疵,如岳飛、史可法、張自忠等。個人品德上已有黑點,怎麼能為民族表率?

其次,“民族英雄”是一個基於天命道義的價值命題,居其名者必須處於正義一方。

而冉閔殺胡,不論老弱長少、貧富貴賤之別。其屠刀之下,流淌著無數無辜者和弱者的獻血。史書昭昭,難逃天譴。無論當時、後世和現在,無限制屠殺都違反人倫準則,且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歷朝歷代官方和嚴肅的歷史學家,無不冷眼漠視冉閔所謂的“英雄”形象。

再次,籠絡胡人是冉閔的原初政策,殺胡只是迫不得已,而且有針對性。

冉閔看到胡人離開鄴城,不為所用,才大怒而下達“殺胡令”。冉閔殺胡,並非殺所有胡人,如趙帝石祇等就沒殺。只是後來發現他通敵,才殺的。冉閔向外傳達“殺胡令”,麻秋承命而殺王朗下屬胡人千餘人。而麻秋本是羯族,還聽命殺胡,說明“殺胡令”定有區別對待,絕非凡胡皆殺。 “殺胡”之後,冉閔還配了上千胡兵給兒子冉胤。其光祿大夫韋謏勸他“誅屏諸胡”,他反把韋謏殺了。遺憾史書沒有留下“殺胡令”的詳文,其中具體政策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可以推測,殺胡並非全部源於民族感情。

總而言之,冉閔不過是遭逢亂世,想要擁眾自立的亂世軍閥,民族感情和國家大義在他內心很淡薄。胡漢恩仇是五胡亂華時代一道沉重而繁雜的課題。沒有漢族的內亂和壓迫,就沒有胡族的作亂。沒有胡族的蹂躪和殺害,也沒有漢族的報復。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往事已矣,斤斤計較無何益。讀史,應該讓我們智慧更明澈。歷來史學家,對冉閔的評價極其公允。視冉閔為“民族英雄”,不過是民族主義偏執情感的表現。這種論調,從來沒有被大多數人認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