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午战的生活经验

甲午战前日本间谍预言 主宰中国的必为湖南人
中国十八行省中,富于战斗力,挈实勇敢,真可用者,以湖南为第一;其次为河南;再次为福建、广东。现湖南恰如立于治外之域,政府之命令往往不能实行,政府亦不能相强,俨然形成一国。这一"高见",是乐善堂间谍宗方小太郎写在《经略长...
甲午战前英国医生在沈阳看到了哪些败象?
甲午战争前夕,在沈阳行医的英国医生杜格尔德克里斯蒂曾说过这样的话——"甚至最无知的人也能看出,日本征服中国,实际上是现在代西方制度征服中国,中国必败!"那么,他根据什么这样说呢,或者说他在沈阳看到了什么呢?从1882年到...
甲午战前中日装备引进对比 清朝靠外购 日重创新
中日两国的军事近代化,都是在19世纪下半叶,遭受西方军事侵略的情况下被迫起步的,两国也因此开始探索通过引进西方先进装备技术从而实现强兵之路。但是仅仅在40年之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了清朝,一跃成为东亚霸主,而中国则...
强兵还是富民?甲午战前的日本经济呈现迷局
明治政府一方面立即开展“殖产兴业”,大力加快经济近代化改造的步伐;另一方面,坚持军事建设为经济建设让路的方针,在军备方面仅作最低限度的投入。1872年10月14日,明治天皇亲自主持了东京新桥和横滨间的日本第一条铁路线路...
甲午战前满清朝野鼓吹所谓东征 教训一下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清王朝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长期存在的对日文化优势,蒙蔽了清王朝官僚、知识分子的眼睛,对于日本露出来的不轨野心,清朝朝野弥漫的是“好好教训一下日本”的声音。虽然当时一些人已经摸到了清王...
血战平壤:甲午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陆上作战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从中国方面来说,早在两个月前以经开始为这次战斗进行准备了。在清朝廷和李鸿章的严令下,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开阿四路大军,32营编制,共计13...
甲午战争本可避免 却因光绪造成了甲午悲歌
这一段历时对于国人来说是不愿意述说的,是屈辱的历史。对于我来说,甲午战争是本可避免的,却因为光绪的性格逐步走进了历史的涡轮里。1894年,这一年发生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差不多八个月,最终以惨败结束,可以直接说破灭了...
甲午战争后日本为何疏远西方?
十九世纪,明治维新为日本打开了一扇“全景天窗”,经过漫长文化焦虑煎熬的日本,似乎突然找到了文化方向,那就是从制度到文化“欧化”(西化)。西方制度令日本受用无穷,然而,西方文化却令日本加剧了文化焦虑。尤其在西化日本成...
揭秘甲午海战 慈禧是甲午海战失利的替罪羊吗?
将北洋海军的停止购舰和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等工程联系起来,据说最早滥觞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我们知道,慈禧太后和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势同水火,这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上述说法确切的话,那么,断然不能排除梁启超等人是在故意夸...
甲午战争的领导者 甲午战争的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为抵抗日本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因为战争爆发在1894年,正值中国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所以在西方国家被称作“第一次中日战争”的这场战争在中国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甲午战争领...
甲午战争日本在甲午海战中粗暴践踏国际法
当前,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等问题上,故意歪曲历史,掩盖事实真相,无视国际法的存在,屡屡挑起事端。回顾往事,日本有着践踏国际法、奉行强权政治的过去。甲午战后,日本曾两度掀起中日甲午战争国际法问题研究高潮,企图通过偷换国...
甲午战争前清朝重臣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临战之际和战争之中,李鸿章和光绪皇帝是两个关联密切并可资比较的重要人物。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而光绪皇帝,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的时候,在指挥战争、掌控全局方面也...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为何避战?
说起清政府的屈辱史,不得不提李鸿章。李鸿章作为清政府对外的重要人物,几乎承包了清政府所有的卖国条约的签订,这样一位官员,人们对他的印象确实很差。以至于历史上关于他的洋务运用也只是草草而提。那么洋务运动造的北洋...
解密黎元洪:曾驾驶“广甲”舰参加甲午海战
在甲午海战爆发前,北洋大臣李鸿章向各地要求增援,当时只有他哥哥、担任两广总督的李翰章派了“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军舰去支援。这三艘军舰的主要负责人是“广丙”号管带程璧光。程璧光之所以成为负责人,是因...
在甲午海战中一战成名的东乡平八郎战绩如何
东乡平八郎简介中提到他1848年出生于萨摩藩鹿儿岛的加治屋町,是日本海军大将、元帅,是日本军国主义海军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击败了俄国海军,在近代史上是西方白种人第一次被东方黄种人打败的战役,得到东方纳尔逊之称。19...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临战之际和战争之中,李鸿章和光绪皇帝是两个关联密切并可资比较的重要人物。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而光绪皇帝,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的时候,在指挥战争、掌控全局方面也...
甲午战争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
鏖战三千里江山-中日甲午陆战纪实之决战牙山
120年前,1894年7月25日,黄海丰岛附近海域,日本联合舰队快速巡洋舰“吉野”、“浪速”、“秋津洲”所组成的第一游击舰队向担负向朝鲜半岛运兵任务的中国北洋水师济远和广乙两舰发起了攻击,此时,距离中日两国正式向对方宣战...
甲午战争鸦片怎么处理的
甲午战争鸦片的处理方法:海水浸化法,即用石灰发热来销毁。先将鸦片,用引来海水浸泡,然后倒入石灰。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将鸦片焚化,之后再将废水排到海里。鸦片本质是植物,所以快速的销毁方法首选是烧。...
甲午战争中的帝党 不懂战却好战 一味攻击北洋
晚清光绪年间,京师盛传“李鸿藻为青牛头,张佩纶、张之洞为青牛角,陈宝琛为青牛鞭,王懿荣为青牛肚,其余牛皮、牛毛甚多”,这里说的是那些出身翰林的词臣言官,其直言敢谏,封奏联翩,一时号为“清流党”(又称“前清流”)。可惜的是,在...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甲午战争中日欧三国局面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 甲午战争中日欧三国局面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
甲午战争之谜 被冤枉的方伯谦?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爆发了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中国舰队比日本强大太多,然而为什么战争结果是清政府失败,北洋舰队惨遭毁灭?这其中有太多的谜团。本期小编将给大家带来其中方伯谦帅舰逃跑事件的诸多疑点。正史记...
血战平壤 甲午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陆上作战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从中国方面来说,早在两个月前以经开始为这次战斗进行准备了。在清朝廷和李鸿章的严令下,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开阿四路大军,32营编制,共计13...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什么避战求和?
临战之际和战争之中,李鸿章和光绪皇帝是两个关联密切并可资比较的重要人物。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而光绪皇帝,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的时候,在指挥战争、掌控全局方面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