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飾 明朝帔子與褙子

來源:全書館 1.96W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即已出現,唐代帔子已美如彩霞。詩人白居易曾贊其曰:“虹裳霞帔步搖冠。”宋時即為禮服,明代因襲。

明朝服飾 明朝帔子與褙子

帔子,亦稱“霞披”、“披帛”,其形像兩條彩練,繞過頭頸,披掛在胸前,下墜一顆金玉墜子。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事林廣記·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為命婦冠服,非恩賜不得服。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皆服用不同繡紋的霞帔。

一般在大紅底色的大袖衫上披掛霞帔時,要用深青色繡花霞帔,品級的差別主要表現在紋飾上,如下分別列數。

一、二品命婦霞帔用蹙金繡雲霞翟紋(即長尾山雉)。

二、四品命婦霞帔用金繡雲霞孔雀紋。

三、五品命婦霞帔用繡雲霞鴛鴦紋。

四、七品命婦霞帔用繡雲霞練鵲紋。

五、九品命婦霞帔用繡纏校花紋。

褙子樣式繼承宋代,到明代流行更廣,基本樣式同宋代,一般有合領和對襟兩種。貴族,庶民皆服用之。功用更為廣泛,一般分為兩式:凡對襟.大袖,通常為貴婦禮服;凡對襟.小袖,通常為普通婦女的便服。

明代的褙子的紋樣與霞帔在品極差別上基本相同,只是八、九品命婦用團花,不用纏枝花。明代使用褙子面很廣。按身份來分有兩種類型;貴族使用的褙子,在禮節性場合為合領大袖對襟形式;平民做為常服就採用直領小袖對襟形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