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甲午戰爭的生活經驗

洋務運動與甲午戰爭 洋務運動中的小故事
洋務運動與甲午戰爭都是發生在晚清時期,在洋務運動開始的時候清朝剛剛從鴉片戰爭從清醒過來,正處於戰爭後的喘息階段,這個時候從西方延伸過來的文明和科技對於清朝來説十分的重要。而洋務運動後甲午戰爭的出現卻又讓大清...
甲午戰爭起因 日本妄圖使朝鮮脱離清政府控制
戰爭起因:日本妄圖使朝鮮脱離清政府控制甲午戰爭前,朝鮮仍是中國的附庸國。當時的朝鮮仍處於封閉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產力落後,國內政局飄搖。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加強發展在朝鮮的勢力,並通過外交手段,力爭使朝鮮脱離清...
中日甲午戰爭時慈禧在做什麼?荒唐腐敗的老佛爺
翻開中國史書,不難看出,所謂物極必反,任何嫉妒奢靡享受的背後必定一敗塗地。今日看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就要從中日甲午戰爭説起。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海軍一敗塗地,震驚了整個中國,人們萬萬沒有想到,日本一直是一個被中國人視為“...
中日甲午戰爭 清軍為躲日本兵竟然化粧成平民
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
甲午戰爭本可避免 卻因光緒造成了甲午悲歌
這一段歷時對於國人來説是不願意述説的,是屈辱的歷史。對於我來説,甲午戰爭是本可避免的,卻因為光緒的性格逐步走進了歷史的渦輪裏。1894年,這一年發生了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歷時差不多八個月,最終以慘敗結束,可以直接説破滅了...
甲午戰爭起因:日本妄圖使朝鮮脱離清政府控制
戰爭起因:日本妄圖使朝鮮脱離清政府控制甲午戰爭前,朝鮮仍是中國的附庸國。當時的朝鮮仍處於封閉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產力落後,國內政局飄搖。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加強發展在朝鮮的勢力,並通過外交手段,力爭使朝鮮脱離清...
鄧世昌的英雄事蹟 北洋水師甲午戰爭之魂
幼年及教育鄧世昌是近代中國第一批自己培養出來的海軍將領之一。1849年10月4日生於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寶崗大道龍珠直街龍蜒裏2號)一茶商之家,1867年考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1年被派至“建威”艦...
甲午戰爭清政府如何慘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結果及影響:甲午戰爭,日方稱為日清戰爭,國際通稱第一次中日戰爭,指的是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之間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國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為甲午戰爭。豐島戰役...
甲午戰爭中的日軍 士官竟為臨時畢業的軍校生
軍校,一個國家軍官的搖籃。在日本,也不例外。1945年8月日本戰敗以前,其軍官搖籃之一的名字叫“陸軍士官學校”。人們通常知道的是,陸軍士官學校的前身,是創建於1868年的“京都兵學校”,1874年根據《陸軍士官學校條例》,這所...
吉田松陰:決定了甲午戰爭命運的日本思想家
清國戰敗刺激了日本人萩市是山口縣北部的一座小城,這裏留存着從幕府末期到明治維新時期長州藩志士們的諸多歷史遺蹟,鬆陰神社就是其中之一。鬆陰神社的四周,有一圈黛青色的山影。神社前那一個昂然挺立的“鳥居”——一種...
甲午戰爭海戰後勝利的日艦為何多數遭遇噩運?
甲午戰爭: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影片《甲午風雲》讓無數人記住了鄧世昌下達的最後口令——“撞沉吉野”!雖然黃海大戰中北洋水師未擊沉一艘日本軍艦,但“吉野”“高千穗”“鬆島”這些甲午海戰中侵略中國的...
甲午戰爭日本準備20年 一個懈怠的滿清焉能不敗
在日本,繼16世紀豐臣秀吉提出“大日本”構想之後至德川幕府末年,日本的“神國觀念”及其派生的“統治宇內”思想已經普遍存在,並直接影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政權。1868年初,明治天皇睦仁剛剛登基,就開始推行“武國”方針。當...
甲午戰爭日本收買路透社 一篇費用大約606英鎊
戰爭中的輿論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人心向背,意味着軍心士氣等。由此,這一本來與炮火硝煙相隔甚遠的文化形態,卻與戰爭過程如影隨形,讓瞬息萬變的戰場動態更加撲朔迷離,以致深刻影響着一場戰爭的走向。甲午戰爭中,相比於清朝政府...
甲午戰爭一場絕對的敗仗 情報戰日本壓倒性優勢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古往今來,情報工作對於戰爭勝敗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在中日甲午戰爭硝煙瀰漫的背後,無形戰線上的較量如火如荼。日本政府透過經營多年的對華情報工作,比大清朝野更深刻地洞...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原因 李鴻章用人唯親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慘敗,北洋大臣李鴻章負有最直接的領導責任,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李鴻章提拔重用了兩個平庸無能的安徽籍將帥——海軍統帥丁汝昌、陸軍統帥葉志超,由此一來不僅毀掉了丁汝昌、葉志超兩人,而且最終導致...
解密甲午戰爭:日本用這筆鉅額賠款做了什麼事?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西方列強用大炮轟開了封閉着的中國大門。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也露出了侵略者的真面目,跟着列強一起,對中國實行各種擴張計劃,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也陸續簽訂,清政府被迫向列強支付了大量的賠款,而給我們的...
甲午戰爭的最大謎團 方伯謙死的到底冤不冤?
甲午戰爭中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謎,很多至今在史學界仍無定論,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方伯謙。正史記載,“濟遠”號管帶方伯謙是個貪生怕死的傢伙,黃海海戰中,方伯謙謊報軍艦多處損壞,率艦逃走,由於逃跑倉促,還撞到了已經擱淺的“揚威...
甲午戰爭前12年 湘軍將領建議先發制人打日本
一、“隔牆兩制台,對岸兩提台”新寧縣位於湖南西南部,與廣西搭界,隸屬於邵陽,南邊是風景秀美的崀山,東面是高聳入雲的金鳳山,而清澈見底的夫夷江水在縣城金石鎮連畫了幾彎漂亮的弧線,如同一條透明的絲帶,挾帶着兩岸的青磚瓦舍...
姜鳴 李鴻章對甲午戰爭負有三大歷史責任
主持人:歡迎走進《世紀大講堂》。這裏是思想的盛宴,這裏是學術的殿堂。1894年的9月,日本海軍和北洋水師在黃海海面進行了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如今,一百多已經過去了,但是人們仍然會記得當年甲午海戰的那種慘烈場面。而...
甲午戰爭的過程 清軍節節敗退戰場全面潰敗
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的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清軍陸軍自平壤敗退鴨綠江,日海軍奪得黃海制海權。8月上旬,總兵衞汝貴、馬玉?、左寶貴和副都統豐升阿等四部援朝清軍萬餘人先後抵達平壤...
中日甲午戰爭背景 甲午戰爭中日歐三國局面
甲午戰爭(又稱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中日戰爭、清日戰爭、清日甲午戰爭;日稱日清戰爭),是中國晚清年間發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由於發生年為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干支為甲午,中國史稱...
甲午戰爭間諜案 日本間諜被處死後觀者叫好不絕
1894年9月8日,正當中日兩國在朝鮮慘烈激戰時,江南道監察御史張仲炘彈劾正當前敵的直隸總督李鴻章,罪名是腐敗、通敵。在這篇《奏陳北洋情事請旨密查並請特派大臣督辦天津團練折》中,張仲炘指控李鴻章及其子李經方向日本人...
中日甲午戰爭的導火索為什麼是朝鮮?
1894年的這場戰爭,通常被稱為“中日甲午戰爭”,其實這種説法不經意地忽略掉了當年事件的另一個主角——朝鮮。同屬東亞的朝鮮,在地理位置上處於中國、俄國和日本之間,也是列強踏入東亞的最後一塊神祕封地。從19世紀70年代...
甲午戰爭前清朝重臣李鴻章為何避戰求和?
臨戰之際和戰爭之中,李鴻章和光緒皇帝是兩個關聯密切並可資比較的重要人物。李鴻章是清方參與決策並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軍隊的實力派要員;而光緒皇帝,正在“親政”期間,是有一定“實權”的時候,在指揮戰爭、掌控全局方面也...
甲午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抗日第一次大捷是哪次?
1931年“九一八事變”,狂妄得意的日寇頭子在輕易佔領中國東三省以後,企圖繼續發起對我華東江海農工膏腴之區的侵略,第一個進攻目標,自然就是號稱“遠東第一大國際都市”的上海。當時,日本關東軍為掩飾炮製東北“偽滿洲國”...
 1 2 3 下一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