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甲午的生活經驗

慈禧挪軍費為何成甲午戰敗的最大謠言?
在120年前的甲午戰爭中,因為各種原因,流傳着各種謠言,比如,主炮晾衣服,鄧世昌養狗、清朝實力不如日本等等。但是,最大的謠言莫過於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導致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前準備不足,裝備落伍,以致造成甲午戰爭的...
甲午前的美國 利用日本削弱英俄 打開中國大門
甲午戰前的世界:歐美列強咄咄逼人,瘋狂搶奪殖民地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世界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這一過渡正如列寧所説,“是同分割世界的鬥爭的尖鋭化聯繫着的”。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頂點大約在19世紀六七...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 陸軍重建反噬推翻清朝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朝軍隊在海陸兩個戰場都遭遇慘重的軍事失敗。在海上,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最終以全軍覆沒而結束。在陸上,起家於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的湘軍、淮軍等也不堪一擊。戰爭的失敗有多重原因,但是無疑軍事...
甲午前的懈怠 清軍在日本嫖妓鬥毆 泄露電報密碼
長崎鬥毆事件加劇仇恨朝鮮刺客風波“羞辱日本”甲午海戰前,清王朝連出昏招甲午中日戰爭前夕,清王朝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長期存在的對日文化優勢,矇蔽了清王朝官僚、知識分子的眼睛,對於日本露出來的不軌野心,清朝...
日本竟有12個首相參與過甲午侵華戰爭 首相軍功!
日本有12個首相曾經參與過甲午侵華戰爭。1936年2月25日夜晚,日本東京城飄起罕見的鵝毛大雪,整座城市陷入沉睡。然而,這種寧靜在26日凌晨,被皇宮內外響起的槍聲打破。由田清貞大尉等9名核心軍官,帶領的千餘名官兵,發起政變,前...
學者分析北洋水師甲午失利後患 曾鉗制造船業
海軍史專家陳悦、許華等學者暢談120年前的這場慘烈戰役,思索給中國歷史帶來的影響。甲午戰敗原因:清政府孱弱日本做到戰前知己知彼當天的沙龍以一個文物展開場。數十件甲午珍藏文物展出,包括北洋艦隊制服(北洋水師提督服...
揭露 甲午之戰時期日本到底發了多少戰爭財?
甲午戰爭開始後,日本不僅投入了本國幾乎全部的陸海軍,國內兵力空虛,還有更重要的是——日本快沒錢了。為了維持這場戰爭,日本已經花費了臨時軍費兩億日元,而當時日本全年財政收入約6000萬日元。也就是説,為了打這場仗,日本把...
左寶貴參加過哪些實戰?左寶貴與甲午中日戰爭
大清提督左寶貴是我國的一位民族英雄,在我國的清朝時期有總督提督兩類官職,總督是文官提督是武官,左寶貴就是提督中的一名,他出生在一八七三年的山東平邑,是個地地道道的回族人,曾經參加過鎮壓太平軍的運動以及東北伐木工人...
李鴻章曾談甲午時日本間諜 多改裝易服潛匿街市
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7月25日爆發,8月31日李鴻章給德璀琳寫了一封信,揭露日本間諜在天津及沿海偵探軍情活動,飭令協同“嚴拿送究勿貸”。現將文字錄下:札津海關德税務司。札飭事,照得中日開戰以後,倭人奸細每多改裝易服潛匿街...
甲午之前美國:利用日本削弱英俄打開中國大門
甲午戰前的世界:歐美列強咄咄逼人,瘋狂搶奪殖民地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世界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這一過渡正如列寧所説,“是同分割世界的鬥爭的尖鋭化聯繫着的”。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頂點大約在19世紀六七...
甲午前日民心所向對華開戰:寧佔台灣不佔北京
120年前的7月25日,隨着豐島海域的隆隆炮響,甲午戰爭正式爆發。這場戰爭對於中日兩國國運,乃至整個亞洲的局勢都產生深遠影響。時值甲午戰爭爆發兩甲子,《環球時報》推出系列報道以饗讀者。日本當今很多右翼分子篡改歷史,宣...
甲午前主戰派造謠李鴻章血裏打銅綠 必須電擊
甲午戰爭爆發前後,主戰的“帝黨”和主和的“後黨”針鋒相對。“帝黨”以帝師翁同龢為代表,志鋭、張仲炘等在內的一干言官都是他的得力干將。“後黨”則以李鴻章為核心。當中日兩國軍隊在朝鮮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時,“...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起因 日本覬覦朝鮮已久
這場仗是指爆發在1894年(光緒二十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李鴻章是這場戰爭中清方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具體看他在戰爭中的表現之前,先要知道這場戰爭是怎樣打起來的。在誘因上,甲午戰爭和10年前的中法戰爭有類似的地方,就是戰...
甲午將領李和 曾率國產“平遠”艦重創日旗艦
在無數發炮彈的轟擊下,“平遠”舷側出現了一個大洞,從艦內也冒出濃煙和火焰。即使這樣,李和仍沉着應戰,指揮“平遠”官兵反覆測試艦艏260毫米主炮,隨後發射出一顆鋼彈,直接命中“鬆島”。在2014年之前,李默很少和別人提及自...
甲午之戰中黎元洪跳海殉國不成反被判刑
黎元洪這個名字絲毫也不陌生,他是湖北黃陂人氏,耕讀世家,人稱“黎黃陂”。他曾經被定位為“篡奪了辛亥革命果實”的大壞蛋,但如果黎元洪知道子孫後代這樣評價他的話,他一定會哭天搶地大聲叫冤,那麼他到底冤不冤呢?西方人有云...
甲午海歸對決 日籍海歸淘汰近半才獲得重用
2006年,香港嶺南大學教授馬幼垣在《九州學林》發表專題論文《劉步蟾和東鄉平八郎》之後,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才日益暴露出來——雖然同樣被稱為“海歸”,但北洋艦隊中的留洋軍官與他們的日本同行所受培訓的程度大有不同...
甲午前日軍如何評估清朝戰力 117萬不堪一戰!
清朝陸軍117萬,為何在日本人眼裏不值一提?甲午戰前,日本當局對清國內部軍事、政治及民情等狀況之調查,已相當細緻,故對其戰力,亦有相當客觀之評估。譬如,日本參謀本部第二局長(管西局)小川又次,1879年曾被派往中國大陸,從事諜...
甲午時期清國的參戰兵力達63萬人 內部卻高度糜爛
1894年7月發生的甲午戰爭,對中華民族絕對是深創鉅痛。戰爭本來是日本人發動的,應該付出慘重代價的是日本,結果由於清國戰敗,清政府被迫賠償日本兩億兩白銀的所謂“軍費”,此外還要割讓遼東半島和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後來因...
甲午戰敗後國內為何出現東渡日本留學熱?
從甲午戰爭過後的1896年開始,自古以來就習慣於接受日本留學生前來學習的中國,第一次由大清朝廷選派13名學生赴日留學,由此拉開了清末中國人赴日留學熱的序幕。史料研究表明,由於受到甲午戰爭日本取勝中國慘敗的客觀形勢影...
海防還是塞防 甲午前清廷國防的戰略陷入兩難
李鴻章與左宗棠兩派爭論的焦點,被稱為“海防與塞防之爭”。1870年代的清政府在戰略目標的設定和戰略過程的締造上完全失能,最終弄出一個不倫不類的“海陸並舉”。1874年春,日本以琉球船民被害為藉口發兵台灣,勒索白銀50萬...
甲午中的光緒 摸不清“家底兒”的指揮者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光緒帝四歲登基,直至光緒帝十八歲親政,但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1898年,光緒...
聯俄抗日 晚清首輔李鴻章甲午後的外交大戰略
世界上最長的鐵路是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鐵路跨越8個時區、2個國家和16條歐亞河流。不少人都知道,這條鐵路在二次大戰中,成為蘇聯紅軍對日作戰的重要交通生命線。然而,一些人也許不知道,這條大鐵路的修建,是清政府實施“聯...
甲午日本如何評價李鴻章 東方第一政治家已老邁
雖然這個故事對李鴻章略有褒獎,但在文章的末尾,卻對李鴻章在甲午海戰中的敗績進行辛辣的嘲諷:“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曾被稱為東方第一政治家的李鴻章,現亦老邁至此境地。”1894年,當中日雙方在海上、陸上激戰時...
後甲午時代 清朝軍事的改革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朝軍隊在海陸兩個戰場都遭遇慘重的軍事失敗。在海上,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最終以全軍覆沒而結束。在陸上,起家於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的湘軍、淮軍等也不堪一擊。戰爭的失敗有多重原因,但是無疑軍事...
除了鄧世昌 甲午中日戰爭殉國英烈你還知道誰?
2014年是中國傳統干支紀年的甲午年,120年前的1894年同樣是個甲午年。那一年日本軍國主義悍然挑起侵略戰爭,清政府腐敗無能,最終喪權辱國,但是一些愛國將士奮起抵抗,誓死不屈,用鮮血維護着民族尊嚴,用生命捍衞着這個國家!還有...
 1 2 3 下一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