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典的生活經驗

趣聞 溥儀登基大典文武大臣為何驚慌失措?
1908年10月,光緒、慈禧先後病篤。慈禧臨終前,俄然決議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嗣,並於10月20日發下“懿旨”,召溥儀入宮。成果演出了一場溥儀大哭殿的鬧劇。溥儀鬧殿子孫第三天,慈禧舊一命嗚呼了。慈禧身後舉辦了正式的國喪...
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1408年編成
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是由姚廣孝以及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由二千名學者在1403年——14...
永樂大典是在哪裏編成的
南京。《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
永樂大典簡介概述 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
明成祖為何編纂《永樂大典》:要體現大明國力
1404年初,太子冊立,朱棣進解縉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皇帝召見七人內閣,各授予正五品官銜,殷切希望這七個朝夕左右的文臣“慎初”、“保終”。並命皇后在柔儀殿接見七人命婦,勞賜備至。到了立春日,皇帝又賜予解縉等人金...
朱高熾是第一位在天安門城樓舉行登基大典的皇帝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禁地,從明永樂皇帝朱棣到清宣統皇帝溥儀,共有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這裏曾經作為24位皇帝的家,古代中國人認定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微垣,天子的住地因而得名紫禁城。每逢春節、冬至及皇帝生日,或者皇帝登基...
宋朝史上的皇帝祭祀大典順序都搞錯了?
夢溪筆談》開篇第一篇是講宋朝的祭祀大典。在古代,祭祀是一件大事。記得在《三國志》當中,劉禪登基的時候,曾經詔告臣民:“政由葛氏,祭由寡人。”劉禪説,蜀漢的政務方面不分大小,全部都有諸葛亮全權負責,自己不參與。那麼作為...
永樂大典究竟是毀於明清戰火還是深埋陵墓之中
關於正本的第一種説法,毀於清乾清宮大火説。乾清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康熙八年重修。然而,我們目前所見的乾清宮並不是建成於這個年代,而是在1797年嘉慶二年之後重建的。重建的原因,正是因為嘉慶二...
《永樂大典》年表 永樂大典經歷了怎麼樣的歷史
正統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淵閣大火,《永樂大典》所據原稿付之一炬。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宮中失火,奉天門及三大殿均被焚燬,收藏在南京文淵閣的《永樂大典》正本差點毀於大火。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令人抄寫一...
世界最大最早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上起先秦下達明初
世界最大最早的百科全書是什麼書?《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先後命內閣首輔解縉和太子少師姚廣孝主持修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永樂帝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
明朝永樂時期的《永樂大典》是如何成書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類書,商議“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後,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
解析鄧嬋玉在封神大典被封為什麼神?
鄧玉嬋是封神演義中比較重要的女性,個性也是比較鮮明的,也是土行孫的妻子。論武功的話也是比較厲害的,絕殺説是五色飛石。在封神大典之後,鄧玉嬋和土行孫都被封了神,那麼鄧嬋玉是什麼神呢?想要在封神大典上面封神主要還是根...
唐玄宗舉行封禪大典此人卻將棺材擺在皇帝行宮
封禪泰山是古代帝王舉行的非常隆重的典禮,一般來説只有聖帝明君才有資格封禪泰山!根據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解釋:“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在歷史上舉辦過封禪泰山...
《永樂大典》的作者 永樂大典是由誰主編的
解縉(xièjìn,1369-1415),著名學者,明朝著名才子之一,永樂大典總纂修。字大紳,縉紳,號春雨、喜易,諡文毅,漢族,江西吉水人,解綸之弟。洪武十二年進士。歷官御史、翰林待詔,成祖即位,擢侍讀,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與編《永樂大典》,累進...
曠世大典永樂大典對後世產生了什麼影響?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着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
《永樂大典》簡介 朱棣命人所編纂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編撰於大明永樂年間,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
世界最早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下落之謎
有人認為它毀於清代乾清宮大火,也有人認為它毀於明亡之際,還有人認為它毀於明萬曆年間宮中大火,更有人認為《永樂大典》正本沒有丟,就在皇史夾牆裏面。最讓人感興趣的是殉葬之説——正本可能已隨嘉靖葬入地宮。誕生《永...
永樂大典的修書過程 永樂修書保存了失傳古籍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類書,商議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後,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
嘉慶鬥和珅 乾隆皇帝舉行禪位大典和珅就開始擔心
嘉慶元年,乾隆皇帝舉行禪位大典,把皇位傳給十五子嘉親王,自己則當上了太上皇。和珅非常擔心,害怕嘉慶會處治他,於是採取對策,與嘉慶明爭暗鬥。嘉慶即位後,乾隆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和珅感到了極大的威脅。當嘉慶寫詩向老...
朱棣天安門城樓登基大典簡介 登基大典有何程序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皇帝的登基大典越來越隆重。明仁宗朱高熾是第一位在天安門城樓(時稱奉天門)舉行登基大典的皇帝。在他父親朱棣去世後,會有一個由公侯、官員、德高望重的人組成的請願團,來請求皇儲登基,叫做“上表勸...
揭開世界最早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下落之謎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明成祖命解縉、姚廣孝等人纂修大型類書,1404年11月編成《文獻大成》。《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永樂大典》彙集了上...
盤點歷史上首都被攻佔的慘劇 永樂大典被付之一炬
公元311年,西晉都城洛陽被匈奴起兵攻破,官民死者三萬餘人,晉懷帝被俘虜,漢魏古都百年繁華化為一片灰燼,並挖掘陵墓和焚燬宮殿,史稱「永嘉之亂」。。公元756年,唐朝都城長安被安祿山叛軍攻破,安史叛軍大掠數月,死者遍佈通衢,留在...
春分習俗 春分祭日乃國之大典
驚蟄之後的又一個節氣,春分的含義是什麼呢?春分意味着春天的到來,春分養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不同的人羣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保健方法!春分習俗有哪些呢,古時候人們是怎麼慶祝春分到來的呢?春分習俗:春分祭日,國...
明成祖為何要編纂《永樂大典》 要統一意識形態
1404年初,太子冊立,朱棣進解縉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皇帝召見七人內閣,各授予正五品官銜,殷切希望這七個朝夕左右的文臣“慎初”、“保終”。並命皇后在柔儀殿接見七人命婦,勞賜備至。到了立春日,皇帝又賜予解縉等人金...
四庫全書和永樂大典有何優勢和劣勢?
説《四庫全書》比《永樂大典》強,一般的理由是《四庫全書》的部頭比《永樂大典》大,而且大得多。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四庫全書》怎可和《永樂大典》相提並論!”,主要原因是乾隆編《四庫全書》時“寓禁於征”,並認為乾隆編...
 1 2 下一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