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甲午海戰的生活經驗

甲午海戰清軍“致遠”艦並非被日艦魚雷擊沉
甲午海戰致遠號因何沉沒:1894年9月17日大東溝海戰中,管帶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在艦艇多處受傷、船身傾斜情況下,為保護中彈起火的旗艦“定遠”免受攻擊,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於盡,不...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下令炸沉軍艦 服毒自盡不降敵
令幾代國人難以忘懷的甲午悲劇歷史,如今已經過去整整120個年頭了。甲午戰爭的慘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徹底擊碎了近代以來中國人第一次強軍強國的夢想,實為近代中國的一場重大歷史劫難,同時也促成中華民族的覺醒與抗爭...
甲午海戰中“致遠”號是被自己的魚雷炸沉的
目前,儘管反艦導彈的普遍裝備,使魚雷在海戰中的傳統地位有所下降,但魚雷仍是海軍特別是潛艇的重要攻擊武器。現在的魚雷,發射後可自行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只要一接觸艦船就會爆炸,具有速度快、航程遠、隱蔽性好、命中率高和...
甲午戰爭日本在甲午海戰中粗暴踐踏國際法
當前,日本在釣魚島主權歸屬等問題上,故意歪曲歷史,掩蓋事實真相,無視國際法的存在,屢屢挑起事端。回顧往事,日本有著踐踏國際法、奉行強權政治的過去。甲午戰後,日本曾兩度掀起中日甲午戰爭國際法問題研究高潮,企圖通過偷換國...
甲午海戰後何地士兵的妻子一夜間全部自殺殉夫
女人,是甲午海戰中一群看不見的犧牲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前後,北京城的夜晚在一片悲泣中變得更加陰冷。紫禁城兩側、被後人稱為東城和西城,方圓50來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東富西貴地佈滿大清官宦的宅邸。壓抑的女人哭聲...
中日甲午海戰失敗的真正原因 內部腐敗是關鍵
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
解讀李鴻章 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戰大敗?
李鴻章,晚清時代最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貼上過於鮮明的政治標籤,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對他的臉譜化解讀,帶給我們一種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鴻章是一個片面的齷齪形象,那麼,國人的智商豈不更成問題?文化淵深的中國,又怎麼會受到如...
在甲午海戰中一戰成名的東鄉平八郎戰績如何
東鄉平八郎簡介中提到他1848年出生於薩摩藩鹿兒島的加治屋町,是日本海軍大將、元帥,是日本軍國主義海軍軍神,在對馬海峽海戰中擊敗了俄國海軍,在近代史上是西方白種人第一次被東方黃種人打敗的戰役,得到東方納爾遜之稱。19...
甲午海戰之前德國憑啥就敢斷言“日本必勝”?
1896年,中國晚清大員李鴻章出訪德國,主動求見俾斯麥。當著這位鐵血宰相的面,李鴻章主動套近乎,自比“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反脣相譏:沒人說我是“歐洲李鴻章”。李鴻章主動求見俾斯麥,俾斯麥只給了李鴻章十幾分鍾會面時間,在...
揭祕:甲午海戰中的日艦為什麼都死於非命?
影片《甲午風雲》讓無數人記住了鄧世昌下達的最後口令——“撞沉吉野”!但事實是,在1894年(甲午年)9月17日的黃海大戰中,中國北洋水師竟未擊沉一艘日本軍艦。然而,“吉野”“高千穗”“鬆島”這些甲午海戰中侵略中國的“...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其他戰艦的命運如何呢?
據新聞報道,國家考古人員去年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的中日甲午海戰沉沒戰艦“丹東一號”,被確認為北洋艦隊名艦“致遠”艦。而且就在9月17號發掘出來的最有力的證據是一隻被打撈上來的瓷盤,瓷盤碎片經過拼接後,可以清晰地看...
甲午海戰過不在將士 應還北洋海軍將領公正評價
“以成敗論英雄”向來是有些人對待歷史的態度,我認為這種歷史觀是偏頗的,有其勢利的一面。對失敗者而言,只記住他們犯下的錯誤和失敗,忘記了他們曾有過的英勇和犧牲,只看到他們失敗的責任,看不見他們對國家、民族的忠誠,這是...
在甲午海戰中成名的東鄉平八郎戰績如何
東鄉平八郎簡介中提到他1848年出生於薩摩藩鹿兒島的加治屋町,是日本海軍大將、元帥,是日本軍國主義海軍軍神,在對馬海峽海戰中擊敗了俄國海軍,在近代史上是西方白種人第一次被東方黃種人打敗的戰役,得到東方納爾遜之稱。東...
揭祕李鴻章 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戰大敗?
李鴻章,晚清時代最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貼上過於鮮明的政治標籤,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對他的臉譜化解讀,帶給我們一種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鴻章是一個片面的齷齪形象,那麼,國人的智商豈不更成問題?文化淵深的中國,又怎麼會受到如...
揭祕:日本間諜石川伍一 甲午海戰中最關鍵的人物
日本特務化妝成商人在四川活動川伍一又名義倉告,1866年出生在日本秋田縣,先入私塾學習,後來進入興亞學校專攻中文,打下了一定的中文基礎。石川伍一18歲來到中國,先在海軍大尉曾根俊虎手下幹事。他聰明,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
揭祕甲午海戰 慈禧是甲午海戰失利的替罪羊嗎?
將北洋海軍的停止購艦和慈禧太后重修頤和園等工程聯絡起來,據說最早濫觴於梁啟超等維新人士。我們知道,慈禧太后和康梁為首的維新派勢同水火,這不是什麼祕密。如果上述說法確切的話,那麼,斷然不能排除梁啟超等人是在故意誇...
中日甲午海戰之前兩國在朝鮮半島有過一次對決?
1882年,朝鮮爆發壬午政變,袁世凱跟隨吳長慶入朝平亂。在袁世凱的不懈努力之下,這場政變很快就被平息了。當時的朝鮮政府內部存在著兩個大的黨派,一個叫守舊派,主張繼續走封建帝制的道路,並長期作為清朝的保護國存在。而另一...
反思甲午海戰 火炮代差是北洋艦隊戰敗主因
一提到北洋海軍的火力,許多人就對"定遠"和"鎮遠"上裝備的那八門305毫米"克虜伯"後膛炮的威力津津樂道,誠然,這種主力艦級別的艦炮放到巨炮如林的列強海軍裡面並不算出挑,但是放在遠東地區卻絕對是巨無霸式的無敵存...
甲午海戰清軍裝備揭祕:炮內裝沙子並非腐敗
經典影片《甲午風雲》是1962年攝製的。片中,鄧世昌命令致遠艦上的水兵將彈頭拔下,從炮彈中倒出的竟然是沙子。看到這一情節,每個中華兒女必然無比憤慨,沒想到清廷的腐朽竟至於此。然而,為什麼大戰在即,北洋海軍的炮彈中卻裝...
甲午海戰不解之謎 清軍艦隊如此慘敗責任在誰
發生在一個多世紀前的甲午海戰一直是我中華民族引為恥辱的戰爭,中日雙方的噸位和戰力都相當,卻打了個五比零的慘敗。為了給自己心理找一個平衡點,那些老學究們就總結了很多的理由,翻翻中學歷史書可以看到,主要原因是晚清政...
甲午海戰中鄧世昌是否抱著愛犬落水殉國?
在甲午海戰當中,鄧世昌抱著他的愛犬一起沉入大海,這件事情到底是否真實?時過境遷,由於史料不足,目前已經很難還原事件原貌。當然,這也絲毫不影響鄧世昌的英雄形象……1894年9月17日,甲午戰爭中的中日“黃海海戰”爆發,在戰鬥...
甲午海戰英烈多出馬尾船政學堂 4人陣亡3人自殺
鄧世昌拒絕救援自沉殉國,劉步蟾自毀戰艦以身殉職,林永升誓死奮戰中彈殉難……提起120年前的甲午黃海之戰,其情之悲、其志之烈讓人無法忘懷。你也許不知,這些當年保家衛國的海軍英烈,幾乎來自同一所學校——福建船政學堂,來...
黎元洪曾駕廣甲艦參加甲午海戰 臨陣脫逃遭監禁
作為“廣甲”炮艦上的大車,黎元洪見上司逃走,艦艇上又無攻擊武器,他此時想得最多的則是害怕被日艦夾擊,當了俘虜。於是,他與其他的官兵一道搶乘了一艘小艇逃命去了。日艦豈肯罷休,尾隨在小艇後面窮追不捨。黎等怕被敵人一鍋...
鄧世昌的簡介 甲午海戰中的民族英雄鄧世昌
鄧世昌簡介:甲午之戰是每個中國人難以忘記的民族之痛,曾經強大的北洋水師慘敗日本,說起海戰不得不提到鄧世昌和他的致遠艦。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漢族,廣東番...
揭祕甲午海戰中水師將領方伯謙表現如何?
方伯謙簡介中記載他是漢族人,出生於1854年,他是非常出名的水師將領,也是歷史上倍受爭議的一位將領。方伯謙作為第一期福建船政學堂的學生,在那裡學習了駕駛專業,十年後成為首屆畢業生。方伯謙畢業之後開始教習他人,之後日本...
 1 2 3 下一頁
熱門標籤